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7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化学   127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55篇
综合类   153篇
数学   2365篇
物理学   134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乙胺嘧啶(商品名:达拉匹林)是一种抗寄生虫药物,改进了合成方法,并设计转化为创新型综合教学实验。从对氯苯乙腈出发,使用丙酸乙酯为酰化试剂,在叔丁醇钾作用下得到烯醇前体。在三甲基氧鎓四氟硼酸盐(Me3O·BF4,Meerwein盐)和碱作用下进行选择性甲基化反应得到烯醇甲醚后,与胍在碱性条件下环化得到最终产物达拉匹林,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具有重现性好、毒性低、操作方便、实验微型化等优点。实验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绿色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72.
稀土萃取分离过程自动控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简要描述稀土萃取分离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稀土萃取分离过程中稀土元素成分在线检测的方法、装置及其应用现状;稀土串级萃取分离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流程模拟以及稀土萃取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现状.指出了稀土元素组分含量的软测量方法,以综合生产指标为目标的稀土萃取分离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方法以及由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两层结构组成的稀土萃取分离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成为稀土萃取分离生产过程自动化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3.
陈媛梅 《大学化学》2006,21(2):27-28
介绍在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中进行的改革实践——合作学习基础上写论文。分析了该项教学改革措施对创新化学教育、培养化学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徐鸣 《化学教育》2019,40(8):46-50
在微波辅助下合成、纯化了离子液体溴化1-甲基-3-丁基咪唑[BMIM]Br,测定了产率和纯度,并使用FTIR和1HNMR进行了产物结构表征;以[BMIM]Br为萃取剂对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柴油进行超声辅助萃取脱硫,并测定了脱硫率;在反应条件优化、测试方法优化、脱硫选择性等方面设置了多个开放性设计实验。该实验项目融合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方向,在促进学生知识体系跨界,全面训练综合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形成等方面作用明显;实验项目以模块化设置,符合"绿色实验"原则。  相似文献   
75.
The crop science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s an authorized first-class discipline. As the strategic supporting department for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major, we are facing a long-term challenge in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ode for basic course-organic chemistry and cultivating talented students with solid basic knowledge and strong sense of innovation. Herein a thorough survey was performing to establish the executable teaching programs for this course during the "Double-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Plan" period. A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for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was also constructed. The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terest cultivation-Creative thought development-Autonomous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long with a stepwis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Foundation skills-Integrated application-Innovative trial" was proposed and practiced among thirty-five majors including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veterin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for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upport our first-cla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is research could probably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congeneric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76.
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综合化学实验,采用简单的2步法(缩合和Suzuki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化合物4,4'-[(2,2-二苯乙烯)-1,1-双(4,1-亚苯基)]二吡啶(简称2Py-TPE)。利用过滤、洗涤、萃取、干燥和柱层析等常用的有机分离操作手段对该化合物进行纯化;使用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仪、红外光谱仪及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研究。该实验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了解以四苯乙烯衍生物为代表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7.
脑梗塞是常见病,且大部分可引起偏瘫,失语,智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于1995年1月~1997年6月采用中西药物,传统治疗,功能障碍治疗,心理治疗,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光量子疗法,高压氧等综合治疗脑梗塞68例,总疗程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94.1%,显效率64.1%,明显高于单用药物治疗的显效率,说明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及致残率,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78.
以聚乙烯醇和单宁酸为原料制备出了形状记忆水凝胶,以乙二胺四乙酸、二水合氯化铜、六水合氯化镁、氧化铝为原料制备出了无机热致变色材料,以结晶紫内酯、硼酸、十六醇为原料制备出了有机热致变色材料,并将形状记忆材料与热致变色材料结合,成功制备出了两种既能记忆形状又能变色的新型复合高分子材料。本实验原料简单易得,方法简便,并与本科阶段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仪器分析、精细化学品化学等课程中所学习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化学交联、络合反应等知识结合,可作为本科教学的一个综合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79.
田冬 《化学教育》2019,40(2):44-47
介绍了一个综合型有机化学实验,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大约安排12周时间来完成。以不含香兰素的丁香花为原料,提取其中的丁香酚来多步合成香兰素,并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质检验,整个实验技术路线包含了蒸馏、合成、重结晶等多种操作,同时在纯化和结构鉴定过程中还用到红外、紫外-可见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大型仪器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8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呼唤自主学习,物理课堂采用探究式学习法,既能增强高职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探究式学习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猜想——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得出结论几部分组成.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在合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