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74篇
  免费   5980篇
  国内免费   8451篇
化学   11946篇
晶体学   747篇
力学   4223篇
综合类   821篇
数学   4634篇
物理学   12134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758篇
  2022年   880篇
  2021年   903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772篇
  2018年   630篇
  2017年   841篇
  2016年   853篇
  2015年   936篇
  2014年   1847篇
  2013年   1434篇
  2012年   1474篇
  2011年   1570篇
  2010年   1469篇
  2009年   1562篇
  2008年   1728篇
  2007年   1283篇
  2006年   1351篇
  2005年   1538篇
  2004年   1263篇
  2003年   1527篇
  2002年   1236篇
  2001年   1236篇
  2000年   943篇
  1999年   646篇
  1998年   623篇
  1997年   524篇
  1996年   521篇
  1995年   544篇
  1994年   532篇
  1993年   386篇
  1992年   408篇
  1991年   387篇
  1990年   421篇
  1989年   337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介绍树枝状大分子DPA的结构特点、收敛法合成以及与金属离子的配位特性和相关用途。  相似文献   
992.
采用与文献不同的方法,在同一反应中同时得到了2,11-二硫[3.3](3,5)吡啶番、2,11,20-三硫[3.3.3](3,5)吡啶番和2,11,20,29-四硫[3.3.3.3](3,5)吡啶番,通过^1H NMR、MS以及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丰富了吡啶番类化合物和与其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物性上的知识,为这些新型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DNA tetrahedral nanostructures are considered to be uew nanocarriers because they can be precisely controlled and hold excellent penetration ability to the cellular membrane. Although the DNA tetrahedral nanostructure is extensively studied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its behavior in the cells with nanoscale resolution is not understood clearly. In this letter, we demonstrate superrcsolution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DNA tetrahedral nanostructures in the cell with a s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STED) microscope, which is built based on a conventional eonfocal microscope and can t)rovide a resolution of 70 nm.  相似文献   
994.
采用非共价复合方法,设计并合成了具有星形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星形聚乙二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PMMA/SPEG)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线性聚乙二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PMMA/LPEG).研究了PEG分子量对PMMA/SPEG和PMMA/LPEG的热性能、机械性能、动态机械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MMA/LPEG相比,星形结构的嵌入显著提高了PMMA/SPEG复合物的机械性能、形状回复率和回复速度.采用Edwards管道模型理论对其形状记忆效应的分子机理进行了阐释,利用材料的应力松弛特性对机理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分散控制策略可有效解决多自由度的建筑结构振动控制问题。本文对地震作用下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将重叠分散控制策略、离散时间H∞控制算法、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和静态输出反馈控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离散时间重叠分散H∞控制方法。基于包含原理和分解原理,将整个建筑结构控制系统划分为一系列子系统,对各个子系统采用离散时间重叠分散H∞控制方法进行控制。采用驱动器饱和控制策略,对20层抗震钢结构Benchmark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与计算。结果表明:全状态集中控制(理想驱动控制)、全状态集中控制(驱动器饱和控制策略)、部分输出反馈控制(驱动器饱和控制策略)、重叠静态输出反馈控制(驱动器饱和控制策略)、多重叠静态输出反馈控制(驱动器饱和控制策略)的平均控制率分别达到了63.4%、53.4%、50.7%、48.2%、32.6%,采用这些控制方法都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重叠分散控制策略降低了计算成本并且增加了控制器设计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96.
介绍C60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举例介绍制备C60衍生物的2类典型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和开孔反应,并结合反应实例简要介绍C60衍生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本刊讯随着亚波长光学的发展,人们对电磁波在具有凹槽的金属平面上发生的散射和共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这些工作洞悉亚波长结构与电磁波作用的物理过程,并将成果应用于光学集成和人工材料的制造。为了简化问题,过去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单色连续电磁波进行的,而对于更实际的脉冲电磁波鲜有涉及。  相似文献   
998.
<正>《自然—通讯》上报道了一种可用于8种不同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灵活纳米颗粒设计。这项小鼠研究有可能进一步推进个性化纳米医学发展以及特定病人诊疗。纳米颗粒是很有前景的疾病诊疗工具,并逐渐进入临床领域。但在每次应用中,通常都要对纳米颗粒加以调整和优化,从而限制了单个纳米颗粒结构的用途。美国萨克拉门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癌症中心Kit Lam及其同事报告了一种基于单一化学结构单元的简单纳米颗粒设计——纳米卟啉。这种纳米颗粒非常灵活,能实现8种不同的生物医学应用,但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Y,Zr,Nb在Sn位掺杂SnO_2的键长变化、稳定性、能带结构以及态密度.结果表明:Y,Zr,Nb在Sn位掺杂SnO_2使附近的键长发生改变,改变量最大是Y掺杂SnO_2体系;掺杂体系的杂质替换能都为负值,表明体系为稳定结构;掺杂使SnO_2能级增多,能较好的调节带隙值;而Y掺杂SnO_2体系价带顶端有一条能级越过了费米线表明该体系呈现出半导体的特征;同时,Y,Zr,Nb掺杂SnO_2使导带底端的能级出现分离;在低能区的态密度仍主要由Sn、O的s轨道贡献;在高能区态密度的掺杂体系出现sp杂化的现象; Zr掺杂SnO_2的态密度能量向低能区移动.  相似文献   
1000.
宽带隙(3.83 eV)半导体光催化材料InNbO4在紫外光作用下具有分解水和降解有机物的性能。最近实验发现了N掺杂InNbO4具有可见光下分解水制氢的活性。为了从理论上解释这一实验现象,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N掺杂对InNbO4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分析能带结构可得,N掺杂后在InNbO4的价带(O 2p)上方形成N 2p局域能级,导致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减小。吸收光谱表明,N掺杂后InNbO4的光吸收边出现了红移,实现了可见光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