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9篇
  免费   1880篇
  国内免费   6669篇
化学   10049篇
晶体学   186篇
力学   787篇
综合类   494篇
数学   4022篇
物理学   4070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511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67篇
  2014年   816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691篇
  2011年   741篇
  2010年   795篇
  2009年   748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826篇
  2006年   820篇
  2005年   800篇
  2004年   751篇
  2003年   711篇
  2002年   651篇
  2001年   730篇
  2000年   597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524篇
  1997年   547篇
  1996年   437篇
  1995年   425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314篇
  1990年   275篇
  1989年   256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剪碎的滤膜经乙腈于35℃超声提取60 min,提取液以12 000r·min~(-1)转速离心10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清液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以Agilent Eclipse PAH-C18色谱柱为分离柱,用乙腈和水以不同比例混合的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测定。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均在0.02~1.0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5~0.25ng·m~(-3)。以空白滤膜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7.8%~103%,回收量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5.0%。  相似文献   
852.
王俊 《分子催化》2019,33(6):429-437
以不同端基烷基链长度的1.0G超支化大分子为桥联基,通过对其端基氨基进行催化功能改性,合成了系列具有不同桥联基长度的超支化PNP铬系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磷谱(31P-NMR)、紫外光谱(UV)和质谱(MS)等表征方法证明合成催化剂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详细考察了溶剂种类、反应温度、Al/Cr摩尔比、反应压力、催化剂用量和催化剂结构对催化剂乙烯齐聚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甲苯为溶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时,超支化PNP铬系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乙烯齐聚性能,产物以低碳烯烃为主。最佳条件下,催化活性最高可达到1.69×105g/mol Cr·h,己烯和辛烯的选择性为43.3%以上。相同聚合条件下,其催化活性随着端基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853.
以二氧化碳代替传统剧毒的光气等来合成氨基甲酸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现存的体系普遍需要高温高压等苛刻反应条件才能催化反应,并且很少有催化体系能够有效地回收和再利用.探索了将CuCl_2/离子液体(IL)用于炔丙醇、仲胺和CO_2的三组分反应合成β-羰基氨基甲酸酯.在常压、45℃的温和条件下,以较低催化当量(2%摩尔分数)的廉价易得的2价铜将多种类型的炔丙醇和仲胺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合成相应的目标化合物,并且循环利用3次后产率并未见明显下降.分步反应结合NMR监测的机理实验证明,炔丙醇与CO_2先生成的α-亚甲基环碳酸酯是反应的重要中间体,且醋酸型离子液体对炔丙醇和CO_2的活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4.
制备了配体2-(2-吡啶基)-噁唑啉。该含氮配体能够在乙腈溶液中与三氟甲磺酸亚铁和其它辅助配体原位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六配位金属亚铁配合物。量子化学计算表明配体上的氮原子而非氧原子与铁配位。研究表明,以H_2O_2为氧化剂,该金属配合物能够在乙腈溶液中高活性地催化末端芳香烯烃和脂肪烯烃的环氧化反应;该反应条件温和、迅速、选择性好并且适用底物范围宽泛。辅助配体、溶剂和氧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影响很敏感,文中对这些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5.
以4′-(2-苯并噻唑基)苯并-9-冠-3(BTZ9C3)为主配体,用2,2′-联吡啶(bpy)及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二唑(Hfppz)辅助配体分别合成了离子型铱配合物[Ir(BTZ9C3)2(bpy)]PF6(1)和中性铱配合物[Ir(BTZ9C3)2(fppz)](2)。配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1的单晶结构。对它们光物理性能的研究表明,2种配合物掺杂在PMMA中的发光为黄绿光发射,配合物1的发光波长为535 nm,配合物2的发光波长为541 nm,发光量子效率分别为10.8%,45.0%,发光寿命分别为3.01和2.58μs,为典型的磷光发射。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得配合物1和2的HOMO能级分别为-5.60和-5.35 eV。2种配合物对Be2+都有发光增强的选择性识别效果,化学计量比为1∶2,最低检测限低至6.0μmol·L-1。抗干扰能力方面,离子型配合物1的抗干扰能力较好,而中性配合物2受Al3+的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856.
以冷冻甲醇提取,C_(18)色谱柱和HILIC色谱柱分别分离黑鲷脾脏中的内源性代谢物,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分析了黑鲷饲喂低聚硒化氨基多糖后脾脏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差异,揭示了低聚硒化氨基多糖调节黑鲷免疫功能的潜在机制。采用XCMS~(plus)软件结合高分辨二级质谱数据库处理质谱原始数据,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通过Metabo Analyst 4.0网站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表明,黑鲷饲喂低聚硒化氨基多糖后脾脏中的36个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低聚硒化氨基多糖可通过9条代谢通路增强黑鲷的免疫机能。该研究结果为阐明低聚硒化氨基多糖的免疫增强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7.
熊力  王金成 《分析测试学报》2019,38(11):1335-1339
建立了自来水中6种氯代多环芳烃和15种多环芳烃的凝固漂浮有机液滴-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探讨了萃取剂种类和用量、分散剂种类和用量、氯化钠含量及涡旋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优化后的萃取实验条件为:10μL十二醇为萃取溶剂,500μL甲醇为分散溶剂,6%NaCl,涡旋振荡时间2 min。目标化合物经多环芳烃专用柱(SUPELCOSILTMLC-PAH,150 mm×4.6 mm,5μm)分离后,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1种目标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0.6%~9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10%;方法的检出限(LOD,S/N=3)为0.000 7~0.009μg/L,定量下限(LOQ,S/N=10)为0.002 2~0.028μg/L。可用于自来水中氯代多环芳烃和多环芳烃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858.
何义娟  李克丽  李倩  张鹏  艾萍  袁黎明 《色谱》2019,37(4):383-391
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都属于糖肽类的大环抗生素,具有立体的环状结构和多个手性中心,是两种常见的手性识别材料,广泛应用于对映体的色谱手性分离分析。该文以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为手性选择剂,哌嗪为单体,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6-己二异氰酸酯(HDI)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交联剂,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形成网状层包裹硅胶载体的方法制得6种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用于分离外消旋化合物,并与MDI直接交联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在硅胶表面所得固定相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网包法"和直接交联法制备的手性柱与商品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柱之间具有互补性,均对不同的外消旋体有不同程度的拆分。  相似文献   
859.
以乙丙橡胶来负载钴离子,并与含氟硅树脂一起引入到硅橡胶中,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在室温下制备出一种新型三元杂化膜。试验结果表明,在30℃和0.025 MPa压差条件下,三元杂化交联膜的P(O_2)和a(O_2/N_2)分别为684 Barrer和7.49,分离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的含氟硅橡胶膜,富氧性能也超越了Robeson上限。与普通的含氟硅橡胶膜相比,钴离子络合物可与含氟组分之间可产生协同作用,使得对氧的促进输送作用更为显著,从而导致其氧氮分离性能进一步提高。乙丙橡胶具有良好的韧性可改善硅树脂引入而产生的变脆。  相似文献   
860.
以D-阿拉伯构型的双环\[3.1.0\]己基胺和脂质醛为原料,通过还原胺化合成了6个新的癸异戊烯磷酰基-β-D-阿拉伯呋喃糖(DPA)类似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利用MTT法检测了化合物对结核杆菌H37Rv的抑菌性能。结果显示化合物在1 mg·mL-1时没有明显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