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7篇
  免费   1076篇
  国内免费   2692篇
化学   4876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357篇
综合类   271篇
数学   2115篇
物理学   1892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315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Pd(L)(Aa)+三元配合物及相应的二元配合物,在25±O.5℃,30%的乙醇水溶液(体积分数),I=0.1(KNO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及表征常数.其中L=邻菲罗啉(phen)、苯并咪唑邻菲罗啉(PIP)、邻菲罗啉-5,6-二酮(dophen)、2,9-二甲基邻菲罗啉(dmphen)和联吡啶3,3′-二羧酸(BDA);Aa为甘氨酸(gly)、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S-苄基-半胱氨酸(bcys)、谷氨酰胺(glu)和γ-谷氨酰-α-萘胺(gnapa).从配合物配体间的电子效应和芳环堆积等观点对配合物的附加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并计算了电子效应和芳环堆积效应各自对三元配合物附加稳定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2.
顺式 -1 -甲氧羰基 -2 -芳基 -6 ,6 -二甲基 -5 ,7-二氧螺环 [2 ,5 ]-4 ,8-辛二酮与联苯二胺 ( 0 )或 4 ,4′-亚甲基二苯胺 ( 1 )在二氯甲烷中 ,4 0℃搅拌反应合成得到化合物 0和 1 ,干燥后进一步在二甲苯中回流即可得到N,N′-取代 -双 -(反式 -β,γ-二取代 -γ-丁内酰胺 ) ( 0或 1 ) ,得率高 ,立体选择性好 ,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73.
α ,β 不饱和酮 (1a~ 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 ,得到含 2 苯基 1,2 ,3 三唑基的 1,5 苯并硫氮杂 (2a~ 2e) ,然后以其为原料与烯酮“现场”进行 [2 +2 ]环加成 ,合成出一系列含 2 苯基 1,2 ,3 三唑基的 β 内酰胺并合的 1,5 苯并硫氮杂衍生物 (3a~ 3j) .产物经1 HNMR ,IR ,元素分析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174.
在手性金属钛催化剂存在下 ,研究了α′ 苯磺酰基 α ,β 不饱和酮与开链二烯的不对称催化环加成反应 ,讨论了α′ 苯磺酰基 α ,β 不饱和酮与开链二烯的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 ,以高的收率和光学纯度合成了环己烯衍生物 ,并对部分产物的构型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7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研究了2-硅萘与甲醛和二苯甲酮的[2+2]和[4+2]杂环加成反应的微观机理、势能剖面,考察取代基和苯溶剂对反应势能剖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反应均以协同但非同步的方式进行.羰基C原子上的苯取代基不利于反应的进行,而2-硅萘分子中Si原子上的C(CH3)3,CCl3及NH2取代基均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苯溶剂对所研究反应的势能剖面影响不大.[2+2]反应比相应的[4+2]反应容易进行,此结果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176.
应用固载表面毛细流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体系测定牛奶中米诺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米诺环素溶液与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pH 8.50的氨性缓冲溶液及PVA-124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反应10 min后,滴在疏水性载玻片表面上,微波加热,溶剂受热挥发后,形成直径约为1.7 mm,环带宽约为45.3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μL时,线性范围为5.6×10-13~1.8×10-11mol,方法的检出限(3σ)为5.6×10-14mol。应用于米诺环素胶囊中米诺环素和牛奶中残留米诺环素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104.3%~105.0%和96.0%~105.9%,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相似文献   
177.
基于Schiff-base反应的大环化合物是近些年来超分子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些大环化合物不但在传感器、功能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自组装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模板法和非模板法两方面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Schiff-base大环的合成,发现,不但具有合适半径和构型的离子可以作为成环反应的模板,而且强烈的分子内氢键也能有效地驱动成环反应.同时,对于该类大环分子合成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8.
活性炭纤维经改性剂浸渍,水蒸气高温活化后,增大了其对水中多环芳烃的选择性和吸附量,提高了检出限。活性炭纤维活化的最佳条件:在45%磷酸中浸渍6 h,水蒸气中活化30 min,活化温度为500℃。与未改性炭纤维相比,改性后的炭纤维经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联用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检出限由0.5~50μg/L降至0.01~0.5μg/L,加标回收率由46%~112%增至74%~124%。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得到明显的改善,提高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9.
秦绪隆  韩福社 《分析化学》2022,50(2):290-299
建立了一种利用气相色谱(GC)检测1,3-环戊二酮化合物去对称对映选择性还原反应转化率和产物含量的方法,作为一种重要辅助手段,用于磷中心手性膦酰胺催化环状1,3-二酮类化合物的去对称对映选择性还原反应机理的研究.样品经DB-WAX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以标准化合物比对的方法,采用GC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可简便、快速、准确测定在不同反应时间剩余原料和生成的不同产物的量.采用本方法对无添加剂和催化剂、只加入添加剂、只加入催化剂以及同时加入添加剂和催化剂4种情况下的反应进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相比其它3种反应体系,同时加入添加剂N,N-二异丙基乙胺(DIPEA)和催化剂的反应体系的原料转化速度快,在5 min内反应转化率达到80%以上,单还原目标产物的含量接近70%.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加入DIPEA可大幅提高产物的对映选择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相关反应的机理,即胺类添加剂的加入可促进手性活性催化物种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0.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书写笔用橡塑材料中18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方法。在1 g样品中加入40 mL甲苯,于60℃水浴中超声提取80 min,取2 mL样品溶液,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6 mL/2 g)净化,经5 mL甲苯洗脱,收集洗脱液于试管中,氮吹至近干;再加入2 mL 0.1 mg·L-1的内标溶液,在离子源温度为280℃,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8种PAHs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0.005~1.000 mg·L-1,检出限(3S/N)为0.05~0.10 mg·kg-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18种PAHs的回收率为90.0%~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1.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