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0篇
力学   2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实验作为近代科学的根基,在科学教育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实证主义和否证主义的相关论述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实验在学生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2.
向高慧 《数学通讯》2004,(11M):11-12
概率在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直接的应用.因此,在初中、高中、甚至小学的新课标中都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并且体现在教材中.虽然,这些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能讲出其中奥妙,能够让学生听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相似文献   
23.
外推法在物理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平  陆申龙 《物理实验》2002,22(3):23-26
介绍物理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方法——外推法的起源及在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意义,举例说明外推法在探索性物理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王漪霖 《物理通报》2005,(3):33-34,40
示波器可用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在科学实验、电子技术检测及医疗设备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练习使用示波器已被列为学生实验,该实验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由于示波器的原理安排在教材的静电场部分,而该学生实验习惯被安排在交流电知识之后,学生普遍对示波器的原理理解不深刻,再加上示波器面板上旋钮较多,操作困难,该实验已成为教学的难点.本文就突破难点的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5.
<正>这张照片并非什么艺术作品,也不是美国科幻大片《星球大战》中的塔图音(Tatooin)行星,而是火星沙丘的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  相似文献   
26.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很多年以来,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吸烟有害于健康这个问题上,并且通过大量科学实验和医学临床观察,证明烟中的有害成份构成了对人体的危害.但是,由吸烟生成的其它危害却很少有人谈及,这一点从浏览互联网就可以得到证实.而笔者在这里要论述的正是一个很少有人谈及的问题,即“吸烟有瘾者吸烟支出的增长也是一种危害”.这个课题是在使用了图形计算器来用拟合函数解决应用问题时想到的.  相似文献   
27.
唐孝威 《物理》2007,36(9):687-691
吴健雄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做过许多精彩的物理实验。这里简单介绍她做过的六个物理实验,并且谈谈这些实验的启发。1第一个实验———β衰变电子能谱形状的实验[1]20世纪30年代,吴健雄开始了她的实验研究。早在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她就在实验上研究过伴随电子俘获的内韧致辐射,以及铀裂变中的放射性氙。1946年起她着手研究原子核β衰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在原子核β衰变中,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射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此外还有放射正电子的β衰变。Fermi的β衰变理论给出了β衰变电子能谱的形状。实验…  相似文献   
28.
 张文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宇宙线及高能实验物理的奠基人之一.他从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开始进行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对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α能谱进行精密测量,并用云室进一步确定μ子和原子核没有强作用。还在μ子吸收研究中确证μ介原子的存在,从而开创了关于μ介原子的研究,导致利用重氢的μ介原子产生轻核反应的研究,以探索释放氢核能的可能途径.这在国际上被称为“张原子”、“张辐射”.他曾系统研究大气贯穿簇射△0粒子.在苏期间,研究中子照射丙烷气泡室产生的粒子及其衰变性质,特别在△0超子和核子散射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他与肖健先生共同领导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云室组,培养了一代宇宙线研究者,作出了有意义的物理工作.他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第一任所长,为中国高能加速器和高能物理的研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丁林恺研究员根据张文裕先生1986年5-6月口述,整理此篇题为《关于选著及有关的回忆》的文章,最先在叶铭汉先生主编的《张文裕论文选集》上发表.这次发表时,丁林恺先生作了个别文字上的改动.本栏主持人卢鹤绂先生认为:“此文对物理学工作者多有指导,对物理学本身多有体会,当是后学极愿阅读的资料”.  相似文献   
29.
圆圈之谜     
 奇怪的圆圈现象有些读者可能已从去年的报纸或电视节目中看到关于英国南部农田里发现一些奇怪的圆圈的报导.这些圆圈由倒伏的作物形成.形成原因至今不明.因而这一现象被称作圆圈现象,成为气象学家、农学家、物理学家的研究课题,并引起了广大公众的关注.是人为的吗?乍一看到或听说这种圆圈现象的人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这种奇妙的事情究竟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是人类的行为呢?  相似文献   
30.
 1989年7月5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以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为首的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宣告这项科研工程正式建成.自从去年10月以来,正负电子对撞成功,对撞机亮度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水平,北京谱仪通过宇宙线测试,谱仪顺利进入对撞点,测得了Bhabha事例,成功地测得J/(?)事例,同步辐射光束线建成出光,等等,喜讯一个接着一个,激励着人们的心弦.这些成功的喜讯,凝结着建造者们多少个奋战的日日夜夜,凝聚着这个英雄群体的辛勤劳动.人们在欢庆胜利的时刻,都不由得想起我们的第一任所长--张文裕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