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70篇 |
免费 | 1197篇 |
国内免费 | 262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129篇 |
晶体学 | 333篇 |
力学 | 513篇 |
综合类 | 191篇 |
数学 | 586篇 |
物理学 | 25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216篇 |
2022年 | 331篇 |
2021年 | 318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306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278篇 |
2016年 | 283篇 |
2015年 | 322篇 |
2014年 | 556篇 |
2013年 | 478篇 |
2012年 | 473篇 |
2011年 | 498篇 |
2010年 | 442篇 |
2009年 | 437篇 |
2008年 | 524篇 |
2007年 | 463篇 |
2006年 | 511篇 |
2005年 | 517篇 |
2004年 | 451篇 |
2003年 | 441篇 |
2002年 | 387篇 |
2001年 | 350篇 |
2000年 | 267篇 |
1999年 | 268篇 |
1998年 | 232篇 |
1997年 | 195篇 |
1996年 | 202篇 |
1995年 | 186篇 |
1994年 | 161篇 |
1993年 | 136篇 |
1992年 | 164篇 |
1991年 | 116篇 |
1990年 | 109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本文对空间发展的湍流气固两相平面混合层流动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其中气相亚网格尺度(SGS)使用结构函数模型,气相控制方程组采用SIMPLE方法求解,固体颗粒运动用拉格朗日方法计算。计算结果正确重现了流体涡结构的卷起、合并和破碎过程,以及小尺寸颗粒在涡边缘(低涡度区)的局部富集现象。对直径分别为42μm、72μm和135μm分别进行了模拟,并将统计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Hishida et al[1])比较,表明两者的平均速度吻合很好,但颗粒数密度和脉动速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亚网格应力和颗粒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及拟序结构的三维性对颗粒运动的影响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Mg掺杂Pb0.4Sr0.6MgxTi< sub>1-xO3-x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薄膜的物相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的形貌和断面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薄膜以立方钙钛矿为 晶相,薄膜中晶相以团聚状颗粒存在,晶相含量受热处理条件和Mg的掺杂量所控制.Mg掺杂 对Pb0.4Sr0.6MgxTi1-xO3-x 薄膜晶相含量的影响与钙钛矿中的氧空位缺陷相关.在一定的掺杂范围内,由掺杂引起晶相 的晶格畸变较小时,体系掺Mg平衡了晶体内本征氧空位引入的电荷不平衡,使晶相更为稳定 ,析晶能力提高,晶体形成量随掺杂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当掺杂浓度达到一定量时, 随着Mg 掺杂浓度增加,一方面使形成晶体时杂质浓度增加造成参与形成晶相的组成含量下降,另一 方面使进入钙钛矿结构的Mg增加,氧空位大量增加使畸变程度提高,形成的晶相不稳定,析 晶能力下降,晶体含量随掺杂Mg浓度的增加而不增反降.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Pb0.4Sr0.6MgxTi1-xO3-x薄膜中Mg掺量约为 x=0.01时,得到的钙钛矿相含量最高,本征氧缺陷所带入的正电荷和Mg引入时带入的负电荷 间达到平衡.此外,Mg的掺入还影响到析晶与热处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在高Mg掺量范围,Mg含 量越高,形成的晶相越不稳定,热处理时间越长,使热处理过程中分解的晶相量越多,随Mg 掺量越高和热处理时间越长,薄膜中晶相含量越低.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PST薄膜
Mg掺杂
晶相形成 相似文献
87.
以Al(NO3)3·9H2O和Y2O3为原料,按YAG化学计量比配成相应的硝酸盐混合液,并用一定量的Nd取代Y,加入尿素沉淀剂,利用无机体系均相沉淀法制备了YAG前驱体.对前驱体进行适当处理,并采用高温热解法在1200℃时制备出Nd∶YAG透明陶瓷超细粉体.通过对粉体样品进行XRD,TG-DTA,SEM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合成的YAG超细粉为立方晶系石榴石结构,晶格常数a=12.01nm.粉体样品颗粒度小、粒径均匀、流动性好,粒径在150~200nm之间. 相似文献
88.
89.
基于二维光栅分光的同步移相干涉测量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干涉测量的抗振目的,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步移相干涉测量方案并搭建了实验装置。整个测量系统在迈克耳孙偏振移相干涉仪的基础上,利用一个正交的二维光栅产生对称分光,选取对于理想光栅衍射效率一致的(±1,±1)级衍射光作为测量分光路,使之分别通过偏振方向依次相差45°的一个偏振片组,从而分别形成0°、90°、180°和270°相移的四幅移相干涉图,按照传统的四步移相算法,对被测波面进行了复原。分析了光强畸变和移相误差对系统的测量误差的影响。利用该系统测量一球面系统,结果与在ZYGO干涉仪上相比较,球面系统的均方根误差相差0.012λ,峰谷值相差0.051λ。 相似文献
90.
通过将相转化法制备的Ni-BaZr0.1Ce0.7Y0.2O3-δ(BZCY)纤维膜生坯在5%H2/95%Ar混合气体中直接烧结, 制备出了气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Ni-BZCY金属陶瓷中空纤维膜. 靠近内外表面是指状孔结构而中间部分是致密层. 当膜管外湿润的20%H2/80%N2混合气体流量是200 mL/min,膜管内高纯Ar气的流量是150 mL/min时,Ni-BZCY中空纤维膜的氢渗透率达到了0.53 μmol/cm2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