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68篇 |
免费 | 396篇 |
国内免费 | 199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172篇 |
晶体学 | 61篇 |
力学 | 27篇 |
综合类 | 78篇 |
数学 | 8篇 |
物理学 | 8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227篇 |
2013年 | 202篇 |
2012年 | 224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245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300篇 |
2005年 | 255篇 |
2004年 | 283篇 |
2003年 | 265篇 |
2002年 | 222篇 |
2001年 | 221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152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52篇 |
1995年 | 168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51篇 |
1992年 | 162篇 |
1991年 | 153篇 |
1990年 | 120篇 |
1989年 | 102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以经典BZ化学反应体系的三变量Oregonator模型及电极过程动力学为基础,提出了外控弱周期电极电流约束下电极BZ反应体系与体相BZ反应体系相互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在体相处于稳定定态参数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外控弱周期电流约束下电极BZ反应体系中的动力学行为,定量分析了电流慢变流型上的准定态稳定性及有利于出现极限环振荡区域.研究表明,与以前所报道的外控弱周期电位约束情况类似,在外控弱周期电流约束下电极BZ反应体系中的极限环振荡区域亦发生了蜕变,但体系对外控电流约束中的这种持续性之周期扰动的响应表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出现极限环振荡区域的缩变及原非振荡区胁迫振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基于隧道二极管单稳态电路、高速可重触发电路、ECL技术等多种高速电路技术设计了BEPCⅡ束团缺口信号提取电路。介绍了BEPCⅡ储存环中带缺口的多束团运行模式。对Pickup电极感应信号经过长电缆传输衰减后的波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缺口提取电路中处理快速信号的隧道二极管单稳态电路原理,该电路可以将0.3 ns的正脉冲展宽到4 ns的ECL电平脉冲。给出了标准束团注入和非标准注入情况下束团缺口判定逻辑。测试结果表明:此电路对各种束团注入情况均能正常工作,且提取出的同步信号均方根抖动值仅为80.49 ps,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5.
为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高性能(高功率密度或大电流密度)、低成本(低铂载量)、长寿命发电,人们尝试在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膜电极结构中引入梯度化设计的概念。梯度化膜电极包括膜电极中各组件的梯度化:气体扩散层的PTFE含量与孔隙率的梯度化,催化层的催化剂与Nafion用量的梯度化以及微孔层的疏水性与孔隙率的梯度化。梯度化膜电极中催化剂分布、孔隙率分布、亲/疏水性分布合理,具有良好的三相反应界面以及质子、电子、反应气体、水等多相物质高效传输通道,从而能满足在低铂载量、低加湿以及高电流密度条件下高性能稳定工作。本文整理了近几年来有关燃料电池梯度化膜电极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了梯度化膜电极研究发展脉络,归纳总结了各种梯度化膜电极的制备方法、性能以及构效关系,并展望了梯度化膜电极下一步研究方向,对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燃料电池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107.
锂硫电池中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是实现锂硫电池商业化的技术障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多硫化物在硫电极内的电化学转化速率较为缓慢。为此,我们以ZIF-9为前驱体,采用先碳化,再酸化刻蚀,最后硒化的方法合成了含少量催化剂的CoSe修饰氮掺杂多孔碳(CoSe/NC)电极材料,以期提高硫电极内多硫化物的电化学转化动力学性能,并通过流动液相三电极体系对该材料进行电化学动力学表征。结果显示,相较于对比材料,CoSe/NC能够加快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在0.2mA·cm-2电流密度下,多硫化物氧化还原反应在CoSe/NC电极上有最小的反应过电位;同时,在0.1 V过电位下,各氧化还原反应也有最大的响应电流。因此,将CoSe/NC作为硫宿主材料组装电池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C(1C=1 675 mA·g-1)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 068 mAh·g-1,经过5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保持在693 mAh·g-1。另外,在3C的高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可高达819 mAh·g-1。 相似文献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