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4篇
  免费   4610篇
  国内免费   3736篇
化学   4341篇
晶体学   447篇
力学   1700篇
综合类   384篇
数学   1024篇
物理学   11504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438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965篇
  2013年   752篇
  2012年   798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850篇
  2009年   899篇
  2008年   1074篇
  2007年   860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721篇
  2002年   661篇
  2001年   600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371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355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289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磁化水具有比普通水更小的簇合分子,具有硬度、pH值、含氧浓度均增加的性质.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量了大豆与玉米实验组与空白组的叶绿体的红外光谱,发现两者在酰氨键的振动吸峰处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验组的吸收明显强于对照组,说明磁化水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具有一定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钒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VO2薄膜在微测辐射热计上的应用,采用射频反应溅射法,在室温下制备氧化钒薄膜;研究了氧分压对薄膜沉积速率、电学性质及成分的影响.通过调节氧分压,先获得成分接近VO2的非晶化薄膜,再在400℃空气中氧化退火,便可制得高电阻温度系数,低电阻率的VO2薄膜,电阻温度系数约为-4%/℃,薄膜方块电阻为R为100—300kΩ;薄膜在室温下沉积,400℃下退火的制备方法与微机电加工(micro electromechanic 关键词: 二氧化钒 电阻温度系数 氧分压 射频反应溅射法  相似文献   
13.
Au/SiO2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及光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多层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吸收光谱对Au/SiO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单层Au/SiO2薄膜中Au沉积时间小于10s时,分散在SiO2中的Au颗粒随Au的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沉积时间超过10s后,Au颗粒的尺寸几乎不随沉积时间变化,但Au颗粒的形状由网络状结构变为薄膜状结构.[Au(t1)SiO2(600)]×5多层薄膜在540-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且吸收峰的强度随Au的沉积时间增加而增强.基于修正后的Maxwell-Garnett (M-G)有效媒质理论,讨论了金属颗粒的形状对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的峰位和强度的影响.模拟的吸收光谱与实验吸收光谱形状、趋势及吸收峰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The quantum coherence effects of the transition Fe = 2←→Fg = 3 depending on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coupling and probe beam are observed in a Cs vapor cell. The splitting of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EIT) window is observed when the degeneracy of two-level system is broken using a magnetic field.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splitted transparency points of two of three windows are shifted with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 i. e. Zeeman splitting in the upper and lower levels ) increasing. On the contrary, when we fix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and increase the Rabi frequency of the coupling beam, the splitted transparency peaks become wider. A qualitative agreement between experiment and theory is found.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推广x重新标度模型的重标度参数经验公式,其中建立了重标度参数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之间的联系,由该公式可以得出A≥12的所有核的重标度参数值,利用这些参数值可以计算有关核过程并做出预言.  相似文献   
16.
光压效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光压效应光的本质是电磁波,电磁波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设光子速度为c,频率为v,波长为λ,则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分别为:E=hv.  相似文献   
17.
FTIR光谱遥测红外药剂的燃烧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遥感FTIR光谱,对红外药剂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分辨率为4cm^-1时,收集4700-740cm^-1波段的光谱。从HF等燃烧产物发射的分子振转基带精细结构的谱线强度分布,可以对燃烧温度进行遥感测定,并给出了燃烧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燃烧表面附近温度梯度很大,存在着急剧的变化温度场,同时也说明,在不干扰火焰温度场的情况下,利用遥感FTIR光谱对剧烈的、非稳态快速燃烧的火焰温度进行连续实时的遥感测量,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测温方法,显示了它在燃烧温度测量、产物浓度测试以及燃烧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Srinivasan G. 《物理学报》2006,55(5):2548-2552
讨论了Ni0.8Zn0.2Fe2O4 (NZFO)与锆钛酸铅(PZT)的双层膜结构样品的磁电(ME)效应.NZFO粉料由溶胶-凝胶法制成,再经900℃热压,并高温烧结.在该双层膜中测量到了很强的磁电相互作用.发现横向的磁电效应比纵向效应大一个数量级,并且随NZFO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当烧结温度从950℃上升到1380℃时,横向ME电压系数(αE)的最大值变化范围为25.6 mV Am-2≤αE≤199.6 mV Am-2.理论分析显示NZFO-PZT双层膜样品中ME效应源于NZFO与PZT之间相对良好的磁电耦合. 关键词: 镍铁氧体 PZT 热压法 ME效应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曾菱 《光学学报》2002,22(11):291-1295
对射频反应性溅射Cd-In合金靶制备的透明导电CdIn2O4薄膜,研究了基片温度及沉积后在氩气流中退火对薄膜的透射、反射和吸收光谱,光学常数和载流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基片温度减少了薄膜的载流子浓度,退火增加了薄膜的载流子浓度。随着基片温度提高,薄膜折射率n和消光系数κ的短波峰将逐渐蓝移,而退火使其出现红移。基片温度和退火对薄膜光学常数的影响与其对薄膜载流子浓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在制备CdIn2O4这样一种对于沉积方法和沉积条件极为敏感的透明导电薄膜的沉积过程中,这一现象对于实时监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两类典型元素替代的超导Y123相体系-YBa2(Cu1-xCox)3O7-δ(x=0.01,0.02)和YBa2(Cu1-yZny)3O7-δ(y=0.005,0.010)薄膜的电阻率-温度特性(ρ(T))和Hall效应(RH (T)).研究表明,Co掺杂的Y123相体系十分类似于氧欠掺杂的情况,对Co掺杂的薄膜样品,由电阻率-温度特性定义的赝能隙打开的温度T*分别为193和225K.而Zn掺杂的样品没有观察到赝能隙打开对电阻率-温度特性的影响.由Hall效应的测量和Hall角(cotθH)定义了另一个特征温度T 0,介于Tc与T*之间,这一特征温度与核磁共振(NMR)给出的赝能隙打开温度相近,说明可能源于电子自旋自由度上的能隙打开.在室温到Tc范围内,电阻率-温度特性和Hall效应分别定义了两类不同的转变温度(T*和T 0),可能分别源于电子电荷和自旋通道上的赝能隙的打开,预示着电荷和自旋自由度分别进入某种基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