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7篇
  免费   1624篇
  国内免费   3119篇
化学   5962篇
晶体学   394篇
力学   594篇
综合类   145篇
数学   347篇
物理学   314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589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无机胶体法制备Pt/C催化剂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燕  田建华  张灿  单忠强 《无机化学学报》2005,21(10):1475-1478
采用无机胶体法制备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Pt/C催化剂。研究了影响PtO2胶体生成和稳定性的因素(溶液的pH值、浓度和温度条件等)以及不同还原剂浓度对Pt/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经优化的工艺条件所制备的Pt/C催化剂平均粒径为3 nm,且分散性好、粒度均匀。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催化剂中Pt(111)晶面的相对含量较高,有利于加速氧还原反应。单体PEMFC的电压/电流密度曲线测试表明,所制备的Pt/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2.
以高炉水淬渣合成的Ca-α-Sialon粉体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了(Ca/Y)-α-Sialon陶瓷。通过用排水法、三点弯曲实验法、金相显微镜法、XRD法等手段研究了(Ca/Y)-α-Sialon陶瓷的烧结致密化过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相组成和材料的断裂特征。结果表明,适量的Y2O3促进材料的烧结致密化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但Y2O3过量(大于10%)时对材料的烧结和力学性能不利。掺杂Y^3+的(Ca/Y)-α-Sialon呈柱状晶,随着Y2O3含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提高,(Ca/Y)-α-Sialon呈柱状晶出现粗化和等轴化。含10%Y2O3的材料在1700℃烧结时可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3.
摘要运用多参考微扰理论(Multireference MΦller-Plesset theory)计算了SSCH3垂直激发能及其S-C与S-S两种断键方式的绝热(Adiabatic)与非绝热(Diabatic)的基态和激发态势能曲线, 研究了在193nm激光作用下SSCH3的光解离过程, 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  相似文献   
94.
NdOx作为助催化剂对PtRu/C电催化氧化甲醇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沉积-还原法制备了PtRu-NdOx/C催化剂, 借助TEM、EDS和XRD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微结构和组成的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Pt与Ru以合金形式存在, 而Nd的氧化物则以无定形形态存在. 催化剂粒子的平均粒径在2 nm左右, 晶胞参数为0.3896 nm, Nd氧化物的加入对PtRu合金的晶体结构影响不明显.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 比较了PtRu-NdOx/C催化剂和PtRu /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加入Nd的氧化物作为助催化剂能明显提高PtRu /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5.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 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 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 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TeCD)的包结能力大小及这3个环糊精对PPs手性识别能力的差异和识别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PPs不能与单疏水空腔的β-CD形成很好的包结复合物, 与具有较长桥联链的2-TeCD结合能力最强. 2-TeCD与PDP和PLP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3×104和6.07×103 L/mol, 对PPs的手性识别比达到KD/KL=3.84, 高于2-SeCD(KD/KL=2.61). 用MM2模拟得出了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形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PPs的绝大部分位于双环糊精两个空腔之间, 但是在这两个复合物中, 苯环与芘环所成的二面角不同. 此外, 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作用时均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 且2-TeCD强于2-SeCD.  相似文献   
96.
选用α组分含量分别为20.5%,41%和50%的A、B、C 3种明胶作为原料,采用同时加入法制备了明胶/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通过对干态复合物膜拉伸性能的测试和对比,发现,明胶α组分含量的变化对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影响较大,而对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但总的来说,三者均随α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α组分含量最高的复合物C的拉伸强度为86.40 MPa,弹性模量为2682.35 MPa,断裂伸长率为8.65%.另外,对复合物C基本性质的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类似于自然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因此有望成为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7.
甲烷在Mo/HZSM-5催化剂上的脱氢聚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Mo含量的Mo/HZSM-5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这些催化剂的甲烷非氧气氛下的转化反应进行了考察.催化剂的BET比表面积及酸性随M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Mo含量大于5%时,Mo对ZSM-5分子筛的晶型有影响,并出现MoO3物相.甲烷在700℃时可高选择性地生成苯和乙烯,最佳Mo含量大约为2%.纯的MoO3或HZSM-5上该反应几乎不进行,因此,可能是分散的钼氧离子和分子筛的酸中心是甲烷转化的活性中心,只有二者的协同作用才能促进甲烷的转化.反应后催化剂中的钼物种被还原了.催化剂上的积炭可能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烧炭后催化剂活性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98.
分散法制备的CuCl/MCM-41上C3H6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由分散法制备的两种CuCl/MCM-41催化剂上丙烯在过量氧存在下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 发现所制备的CuCl/AlMCM-41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明显高于CuCl/SiMCM-41. XRD, IR, TPR及ESR的研究结果表明, CuCl/AlMCM-41催化剂上的主要活性中心是与骨架铝配位的铜离子(Cu2+/Cu+).  相似文献   
99.
High temperature liquid water (HTLW), as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medium,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for organic chemical reactions and biomass conversion1-3. HTLW has a strong tendency to ionize and can act as an acid and/or base catalyst. In addition, HTLW can dissolve organic compounds to some extent allowing for a homogenous reaction within an aqueous phase. Extensive researches4-10 have been pursued on acid/base-catalysis reactions in HTLW without addition of acid or base. Howe…  相似文献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ZnFe2O4/TiO2 Fil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nano-ZnFe2O4/TiO2 films possess the functions of desulfurization and degradation for organic pollutants. The sols of ZnFe2O4/TiO2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and coated on glass and porous ceramic by vertical coating and dipping-lift processes, respectively, and the samples were obtained after drying and sintering. The composition, appearanc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film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film on porous ceramic performances were analyzed using SEM, AFM, UV-Vis spectrometer, and mercury porosimeter, respectively, to determine the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multifunction porous ceramic elements for gas-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