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314篇
化学   519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577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273篇
物理学   8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土壤中烃类污染物的超临界流体萃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长利  尤进茂 《分析化学》1997,25(7):796-799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环境样品中的烃类污染物,以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考察了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比传统的索氏萃取能更有效地从复杂环境样品中萃取分析物。  相似文献   
72.
颗粒流体两相流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王维  李佑楚 《化学进展》2000,12(2):208-217
本文介绍了颗粒流体两相流动的特征及其模拟方法, 重点论述了拟流体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并对两相流动模拟中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3.
该文以欧盟新玩具指令中限用或禁用的15种致敏芳香化合物为研究目标,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等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玩具中15种致敏芳香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0℃,压力300 bar,二氧化碳流速30g/min,夹带剂甲醇含量3%,动态萃取30 min,静态萃取30 min。萃取物经DB-17MS色谱柱分离后,采用质谱仪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15种化合物在0.02~60μg/mL范围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 2~0.999 9,检出限(S/N=10)为0.02~0.09μg/mL。该法检测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的回收率分别为79.6%~114.5%、75.0%~118.9%、72.7%~114.9%,相对标准偏差为3.2%~11.0%、0.6%~11.6%、3.5%~11.0%。建立的方法灵敏、环保,可用于玩具中致敏芳香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74.
丁雄  牟颖 《分析化学》2016,(4):512-521
近年来,微纳尺度流体控制技术由于具备实现多相、多步和平行反应的优势,已成为传统分析手段的首选的补充和替代方法.其与核酸扩增方法的完美结合,有效推动了数字核酸扩增检测(Digital nucleic acid detection,dNAD)技术的建立与发展.作为可实现单分子水平检测的分析方法,dNAD技术已成为分子诊断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dNAD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检测原理,以及相比于传统方法的优势,对其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技术所没有的快速、高效、低能耗、污染少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其在分离、分析、材料制备和作为反应介质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6.
将磁敏传感器与微流体测试卡集成,研制了可快速检测多靶标生物标志物的微流体免疫磁敏传感器。以3种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链抗原)为模型靶标,对免疫反应各步反应的液体流速、免疫反应时间以及反应后的冲洗速度进行了优化,评价了多靶标同时检测的系统性能。在微流体磁敏生物传感器系统中,建立了血清样本中3种靶标同时检测的标准工作曲线,AFP、CEA和CA19-9的检出限分别达到0.1μg/L、0.1μg/L和30 U/mL,线性范围跨越4个数量级。微流体磁敏生物传感器可在30 min内完成多靶标生物标志物检测,临床血清样本的测试结果与ELISA法一致,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7.
分别采用N-十六烷基-N-(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HDAB)和丁烷-1,4-二(N-十六烷基-N,N-二甲基溴化铵)(G16-4-16)2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金属表面修饰剂, 在石油醚/正丁醇/水混合体系中用KBH4 还原HAuCl4制备出亲油性纳米金. 其中, 双子表面活性剂G16-4-16显示出更好的包裹分散作用, 其包裹的纳米金粒径分布范围较窄, 平均粒径为5.2 nm. 将该纳米金颗粒分散在液态烷烃、 甲苯和长链烷基醇等溶剂中可制成稳定的油基纳米流体.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跟踪热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 该纳米流体显示了较好的热稳定性, 在130 ℃稳定时间达20 h. 采用点热源法测定了该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结果表明, 50 ℃时添加质量分数1.5%的纳米金可以使其导热系数增大约17%.  相似文献   
78.
超临界流体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的毒死蜱残留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建立了利用离线超临界CO2萃取气相色谱(SFE-GC)测定鱼肌肉中毒死蜱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超临界CO2萃取鱼肌肉中毒死蜱的适宜条件为:温度100℃,压力41.370MPa,CO2流量为1mL/min,动态萃取30min,静态萃取时间15min,调节剂甲醇(添加量0.5mL),收集液丙酮。最小检出量为0.01ng;添加回收率为77.3%~10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15.4%,符合残留分析要求。全程分析时间小于2h。  相似文献   
79.
醌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近20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醌类化合物分离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草药中醌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影响醌类成分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优化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能够改善琨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夹带剂的使用则有效地提高了超临界流体的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80.
超临界流体化学热力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涛  韩布兴 《化学进展》2006,18(5):657-669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评述了化学热力学在超临界萃取、超临界态化学反应、超临界流体制备材料等方面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讨论了二氧化碳-离子液体两相体系的热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