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31篇
  免费   4486篇
  国内免费   7048篇
化学   5467篇
晶体学   223篇
力学   1472篇
综合类   986篇
数学   13090篇
物理学   10227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598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684篇
  2016年   733篇
  2015年   885篇
  2014年   1572篇
  2013年   1273篇
  2012年   1690篇
  2011年   1795篇
  2010年   1642篇
  2009年   1650篇
  2008年   1817篇
  2007年   1500篇
  2006年   1407篇
  2005年   1520篇
  2004年   1306篇
  2003年   1193篇
  2002年   906篇
  2001年   991篇
  2000年   782篇
  1999年   649篇
  1998年   565篇
  1997年   494篇
  1996年   506篇
  1995年   479篇
  1994年   503篇
  1993年   366篇
  1992年   351篇
  1991年   322篇
  1990年   332篇
  1989年   270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The novel chelating sponge modifed with hydroxamic acid groups was prepared by a grafting polymerization followed by a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Elementary analysis,SEM,FT-IR spectroscopy and XP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pongy adsorbent(PVA-MA-HH).Adsorption isotherm study indicated that PVA-MA-HH had high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Cu2+.  相似文献   
982.
采用改良的Stöber法制备粒径约为200 nm的单分散球形SiO2颗粒,以此为内核,分别通过液相沉淀法和尿素均匀沉淀法制备包覆形式不同的新型SiO2/Co3O4核壳式纳米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IR)、拉曼光谱分析(Raman)、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考察SiO2/Co3O4复合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探讨不同包覆形式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得到的SiO2/Co3O4复合物分别为层包覆和粒子包覆,比表面积大,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粒子包覆形式的SiO2/Co3O4对AP热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最好,使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了110 ℃,放热量增加了662 J·g-1。  相似文献   
983.
本研究采用外延生长方法制备出核壳结构分子筛ZSM-5@Silicalite-1。相关表征结果显示,惰性Silicalite-1壳层均匀包覆在ZSM-5的外表面,调控了分子筛酸性质,特别是降低了外表面酸性,有利于改善芳烃分布。将ZSM-5@Silicalite-1与Zn-Cr氧化物耦合应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芳烃的反应,轻质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在总芳烃中的占比从 ZnCr2O4/ZSM-5耦合体系的14.8%显著提高到33.5%。此外,Silicalite-1壳层的疏水性还可有效抑制逆水煤气变换副反应,降低CO的选择性。在优化的壳层厚度下,ZnCr2O4/ZSM-5@Silicalite-1耦合体系的芳烃时空收率较ZnCr2O4/ZSM-5体系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984.
通过水热合成得到了一个新颖的包含四核铜配合物的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CuCl(H2O)4)][CuCl(H2O)(Phen)][{(CuPhen)2Cl2}2(bdc)]2[P2W18O62]·5H2O(1)(Phen=1,10-phenanthroline和bdc=1,4-benzenedicarboxylate),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电化学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含有由Cl和bdc桥连的四核铜配合物阳离子[{(CuPhen)2Cl2}2(bdc)]2+。此外,化合物1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其对亚硝酸的还原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85.
赵理  丁维平  彭路明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12):2509-2513
本文用水热共沉淀法制备Ce3+掺杂La2O3的前驱体,随后在H2/N2气氛下用高温煅烧法合成了不同Ce3+浓度的掺杂La2O3。由于Ce3+的掺杂,17O固体核磁共振谱图中在698、650和558处出现了新的共振峰;随着Ce3+掺杂浓度的增加,这些峰的强度也随之增强。根据谱峰位置和强度,对谱图进行了归属:698、650处的共振峰应源自与Ce3+相连的四配位O(OCeLa3),558处的信号则来自于与Ce3+相连的六配位O(OCeLa5)。通过17O固体核磁共振能够直接观测与Ce3+直接相连的O显示该方法将可能用于研究稀土掺杂氧化物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986.
以席夫碱碳腙类配体H2L自组装合成了一个新的M4[2×2]四方格子状结构锌(Ⅱ)配合物[Zn4(HL)4](ClO4)4·2MeCN·2MeOH(H2L=1,5-bis(1-(pyridine-2-yl)ethylidene)carbonhydrazid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表征。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Zn(Ⅱ)离子具有N4O2型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4个配体分别失去1个质子后以醇式与金属离子配位,由4个酚氧原子桥连4个Zn(Ⅱ)离子形成[2×2]格子状结构四核配合物。固态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530 nm附近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987.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了MgZn2相的电子结构及相关磁性质。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表明Zn4s和Zn4p轨道、Mg3s和Mg3p轨道分别发生sp态杂化,然后杂化态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Zn-Mg键;Mulliken布居分布计算显示:Zn1-Mg(Zn1是处于晶格边缘的Zn原子)和Zn2-Mg(Zn2是处于晶格内部的Zn原子)电子云重叠布居数接近0,电子密度分析显示Zn-Mg之间电子密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定域性。结合上述结果与Zn、Mg原子的电负性差异,确定Zn-Mg键为极性共价键。分态密度(PDOS)分析显示,Zn1-Mg键和Zn2-Mg键的差异主要表现在Zn24s轨道在-10~-6 eV区域对成键的贡献度高于Zn14s轨道,而Zn14s轨道在2~5 eV区域对成键的贡献度高于Zn24s轨道。进一步对MgZn2的积分自旋态密度和磁矩计算表明:MgZn2磁性质表现为顺磁性,其磁性主要来源于Zn1-Mg键中的2个自旋相同的未配对电子;MgZn2的顺磁性特性将使Al-Zn-Mg-Cu(7xxx系)高强铝合金产生磁致塑性效应。  相似文献   
988.
针对CO2热催化转化制甲醇过程中CO2吸附、活化较困难及副产物较多的问题,提出采用单原子Ge助剂修饰Cu(111)晶面的解决思路,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CO2在Ge-Cu(111)晶面上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单原子Ge助剂的电子调控增加了与其相邻的 Cu 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使 CO2分子在含 Ge 活性界面上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CO2在 Ge-Cu(111)晶面上的吸附能约为Cu(111)晶面的1.5倍,约为Pd改性Cu(111)晶面的2.4倍,进而使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路径速控步骤的活化能降低了近 20 kJ·mol-1,同时衍生出 3条生成甲醇的 RWGS新路径;此外,Ge-Cu(111)晶面上甲酸盐路径由于速控步骤活化能大幅上升而被禁阻,进而CO及烃类等副产物选择性大幅降低,Ge-Cu(111)晶面上CO2加氢制甲醇选择性升高。  相似文献   
989.
张达  孙晓岩  项曙光 《化学研究》2013,(2):189-194,198
采用B3LYP/6-31G*水平计算来研究酸性沸石上苯与乙烯的烷基化反应历程,从生成能和反应活化能角度分析并讨论了苯与乙烯的反应机理.选取4T簇模型模拟分子筛的酸性位,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对烷基化反应三种不同的反应机理(两个联合反应机理和一个分步反应机理)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联合反应机理中,乙烯的质子化和苯与乙烯间C-C键的形成同时发生;分步反应机理中,首先形成一个稳定的乙醇盐中间物种,然后与苯分子反应形成乙苯.联合机理速控步骤的活化能约为160kJ/mol,分步机理速控步骤的活化能为190.24kJ/mol,因此,酸性沸石上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机理主要以联合机理为主,但分步机理与其有一定程度的竞争。  相似文献   
990.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利用自洽反应场(SCRF)的Onsager模型,研究了正庚烷、苯、二氯甲烷、乙醇、二甲亚砜和水六种不同溶剂中硫辛酸分子的抗氧化性。以S-S键键解离焓(BDE)和分子电离势(IP)为理论指标评价了硫辛酸在六种溶剂中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发现随着溶剂的介电常数增大,BDE值几乎不变,而IP值则显著减小,表明溶剂效应对清除自由基的电子转移反应机理影响更大。溶剂的极性较小时,偏向于形成硫自由基的机理,而溶剂的极性较大时,偏向于电子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