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学   253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平 《数学通报》2002,(1):9-11
就下面两个问题 ,我们在上海和广西对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 .(1 )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其所教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之间是否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 :(1 )优秀的数学教师比一般的数学教师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通过测试发现 ,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所教的学生 ,比不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面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202.
征稿启事     
《数学之友》(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969,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7/01)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数学学会联合主办,以广大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数学爱好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数学教育刊物,是我国较早创办的全国性数学教育类杂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3.
王菲 《中学数学》2022,(17):89-9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本研究主要阐述了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化技能的概念与内涵、作用与类型、应用与反思.通过实际案例,从课堂中呈现教学内容的变化、思维角度的变化、解题策略的变化以及呈现知识外延的变化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变化技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使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变化技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变化技能,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高效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的,对于有效实施我国新课程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4.
数学观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生活实践中,数学观表现为能够主动地用数学知识来观察、分析、处理一些问题.数学观一方面是人的数学素质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又广泛地支配人的数学行为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5.
从“不可能”到“可能”所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数学教师几乎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进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的教学时,基本以“启而不发”而告终,似乎这已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实.于是,有人断言“错位相减”法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是“不可能”的.是真的“不可能”吗?笔者带着一份质疑开始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6.
对数学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还对教材的编写提出要求:“教材要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07.
作为一名走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理论上讲“她”肩负着“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她”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实际上“她”到底应该怎么做?或者说“她”能做些什么?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感到很“困惑”,特别是今天拜读了文[1]之后,这种“困惑”尤为强烈.下面把“困惑”一一罗列,希望得到同行“真心”的帮助,好让笔者“被”解惑.  相似文献   
208.
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应关注数学问题教学内涵的挖掘,切忌蜻蜓点水满足于问题答案的获得,更忌追求一堂课解决数学问题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这两种情况往往会造成学生习题做了不少,但碰到稍有变通的问题就不知所措,习惯于模仿练习.实际上,学生在大量习题的解答中思维并没有得到质的发展和提升.笔者以一道平面几何题为载体来阐述如何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教学价值的多层次开发.  相似文献   
209.
<正>(2014年10月23日)各位海内外的朋友们,同志们,各位领导:一天半紧张的会议即将结束,大家辛苦了!这次大会,有海内外来宾80位,与会人员共230人,大会收到论文92篇,专著2本,视频6个,丰富了大会内容。这次大会能开好,还由于中珠协的大力支持和台湾省商业会珠算委员会的积极协助,还有不少年事已高的老同志、老朋友们的参加,使大会生色不少,我再次代表大会主办方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10.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避免不了会与“数学学困生”打交道,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一些数学基本技能、计算的技巧和解题的策略与其他学生相比相对落后,数学知识结构“断网破链”,怎样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是笔者一直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在查阅大量的理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的经验,笔者在对这些学生进行补救教学的过程中尝试使用“样例一探究”的补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