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化学   3735篇
力学   241篇
综合类   63篇
数学   6792篇
物理学   6364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707篇
  2022年   833篇
  2021年   619篇
  2020年   645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1174篇
  2011年   944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974篇
  2003年   931篇
  2002年   882篇
  2001年   758篇
  2000年   741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实施新课程一年来,既看到了新课程给同学的带来的可喜的变化,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困惑.笔者把这一年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如实地呈现给老师们,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2.
新课程要求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来获取知识,而不是学生顺着教师预定的途径去思考问题或直接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现行高中新课程物理教材大都设计了探究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内容,主张让学生在相关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本文中,笔者将尝试对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的学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并对现有的“探究教学”提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3.
等效思维是物理学授课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工程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将复杂的物理现象及过程转化为简易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常用的有研究对象、物理量、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模型、物理作用等的等效.  相似文献   
134.
谈基础物理的渗透式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秀珍 《物理》2005,34(3):225-227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文章以万有引力定律的讲解为例,阐明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如何结合知识内容,对科学精神、学科前沿、学科交叉、方法思路及学科发展等进行全面渗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5.
第一次近距离观摩国家级的教学大赛,同时肩负"加权评委"的责任和使命,赛前充满了喜悦、好奇和期待.  相似文献   
136.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这一指导思想编写的新教材的特点是既“浅”又“活”,其重要变化就是减少了显性知识点,但内涵更加丰富,给教师留有更大的创作空间.但有一个遗憾就是这一特点没能充分在课时设置上体现出来.以新版《高中物理实验教材(必修1)》(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实验教材)为例,  相似文献   
137.
基于高等农林院校的大学物理学教学的特点,以电子和网络教材为突破,以教学诊断系统为补充和拓展,构建了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物理立体化教材体系,在实践中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8.
孔云 《物理通报》2017,36(6):69-73
以科学取向教学论为主线, 通过具体案例设计, 对比研究了在概念教学下的哲学取向教学论和科学取 向教学论, 并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9.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环节.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强化课堂讨论的环节,可以促成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140.
本文介绍通过坚持生师一对一问答教学环节,提升"生师一对一交流"平台的层次,将"生师一对一交流"的成果为生师"教"与"学"共享,将"生师一对一交流"平台打造成"教"与"学"双赢的一种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