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4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589篇
化学   682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12篇
综合类   193篇
数学   2175篇
物理学   102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Prediction of bacteria-carrying particle (BCP) dispersion and particle distribution released from staffmem- bers in an operating room (OR) is very important for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a safe indoor environment.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s cause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ersonnel within the OR disrupts the ventilation airflow pattern and causes enhanced contamination risk in the area of an open wound. Whether the amount of staffwithin the OR influences the BCP distribution in the surgical zone has rarely been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personnel in the OR on the airflow field and the BCP distribution. This was performed by applying a numerical calculation to map the airflow field and Lagrangian particle tracking (LPT) for the BCP phase. The results are reported both for active sampling and passive monitoring approaches. Not surprisingly, a growing trend in the BCP concentration (cfu/ms) was observed as the amount of staff in the OR increased. Passive sampling shows unpredictable results due to the sedimentation rate, especially for small particles (5-10 i~m).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SSls) must be well understood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112.
综合评价指数是一种广义上的统计指数,在讨论了综合评价指数与一般统计指数不同的基础上,引述了综合评价指数一般编制步骤并详细分析研究了综合评价指数编制过程中的权重确定,提出了基于等权设计思想的加权修正综合评价指数编制方法,最后以甘肃省装备制造产业为例进行了展示.  相似文献   
113.
对于pair-copula中的参数估计,大多假设copula函数的参数和条件变量独立,将参数简化成一个不依赖于条件变量的常数.本文假设copula函数的参数和条件变量不独立,该参数是以条件变量为自变量的一元函数.应用该方法实证分析了“克强指数”三个指标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和贷款发放量的对数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该方法优于简化的pair-copula参数估计,并且得出在固定铁路货运量不变时,工业用电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成负相关关系,且这种负相关性随铁路货运量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14.
提出了一种新的带有二元连接函数的广义半参数模型,即二元连接模型(简称为BLM).使用轮廓似然方法估计模型的参数和非参数部分,并给出了计算算法.证明了所得的未知参数的估计量为n~(1/2)-相合,渐近正态且具有渐近最小方差,给出了实际数据分析和模拟研究,最终采用局部功效方法来检验非参数部分的线性性.  相似文献   
115.
该文研究下列具有小时滞的一般非线性梯度型发展方程_tu+Au=f(u(t),u(t-τ)).证明了当时间趋于无穷大时,时滞方程的每一个有界解将收敛于某一个平衡点,只要时滞足够小,这意味着时滞系统的行为非常类似非时滞系统.这里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梯度系统不变集的Morse结构和发展方程的几何理论.这个结果的证明分两步完成:首先,在梯度系统和有限个孤立平衡点的假设下,证明了一定存在一个足够小的时滞使得时滞方程的任一个有界解将会最终进入并停留在某一个平衡点的邻域里面;其次,在双曲平衡点的假设下,运用指数二分性和一系列的估计,证明了一定存在ε0和足够小的τ0使得任一个落于某个平衡点ε-邻域内的解最终收敛于该平衡点,当时间趋于无穷大时.  相似文献   
116.
研究了一个三阶半线性微分方程的奇摄动非线性混合边值问题.利用边界层函数法构造了该问题的形式渐近解,并采用微分不等式理论证明了解的存在性,给出了渐近解的误差估计,最后得出了边界层函数指数型衰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7.
研究了含故障修复的混合冗余系统.首先运用预解正算子理论,证得系统主算子和系统算子均为预解正算子.然后对主算子的谱界进行估值,并得到主算子的谱界与各修复率平均值的最小值互为相反数这一结论.进而利用共尾理论证明主算子谱界等于增长界.最后,利用C_0-半群理论,求得系统动态解,并得到系统的指数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8.
Let G be a graph with vertex set V(G) and edge set E(G). A labeling f : V(G) →Z2 induces an edge labeling f*: E(G) → Z2 defined by f*(xy) = f(x) + f(y), for each edge xy ∈ E(G). For i ∈ Z2, let vf(i) = |{v ∈ V(G) : f(v) = i}| and ef(i) = |{e ∈ E(G) : f*(e) =i}|. A labeling f of a graph G is said to be friendly if |vf(0)- vf(1)| ≤ 1. The friendly index set of the graph G, denoted FI(G), is defined as {|ef(0)- ef(1)|: the vertex labeling f is friendly}. This is a generalization of graph cordiality. We investigate the friendly index sets of cyclic silicates CS(n, m).  相似文献   
119.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个非常重要的物质特性参数, CMC在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应用和生物利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扩展距离矩阵, 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构效关系模型, 并对175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计算预测. 结果表明, 基于新的拓扑指数建立的构效关系模型计算临界胶束浓度能给出稳定可靠的预测结果, 其预测结果相关性系数R2(training set)=0.9295, 相对标准偏差ARD(training set)=8.20%, R2(testing set)=0.9257, ARD(testing set)=6.76%. 与文献中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表明, 本工作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0.
欧阳雪  李远蓉 《化学教育》2021,42(19):75-81
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试题作为测试材料,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12名高一学生进行3(学业水平)*3(试题难度)两因素混合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追述性口语报告。结果表明,在氧化还原反应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优生信息加工速度快、深度浅、难度小,采用正向加工和逆向排除结合的策略。学中生信息加工速度慢、深度深、难度大,采用正向加工策略。学困生轻易放弃,信息加工无效。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大,学生信息加工速度变慢、深度变深、难度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