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篇
  免费   999篇
  国内免费   595篇
化学   211篇
晶体学   73篇
力学   97篇
综合类   170篇
数学   1527篇
物理学   227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By means of the weakly guiding approximation, the mode spot sizes Wx and Wy of the fundamental mode along the semimajor (x-direction) and semiminor (y-direction) axes of the fiber core in elliptical core two- mode fiber are discussed. The variation of their ratio value Wx/W9 with the operation wavelength A and the length ratio a/b between the semimajor axis and the semiminor axis of the fiber core is analyze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distribution figures of two-lobe interferential mode patterns are evaluated and simulated quantitatively for different phase difference changes between LP01 and LP~~n modes. The two-lobe interferential mode patterns have the same profile and distribute symmetrically when the phase difference equals ~r/2. Their central distance S becomes larger when W~:/W~ augments gradually. F~rthermore, the equation about the central distance S of the two-lobe interferential mode patterns is given when the operation wavelength varies between 0.65 and 1.31 #m, which is important to applications shuch as sensors and coupling devices between different fibers.  相似文献   
992.
共变完全多正线性映射的共变投射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天周 《数学学报》2008,51(2):357-364
研究了C*-代数中的共变完全多正线性映射,证明了共变完全多正线性映射可以诱导Hilbert C*-模上的共变投射表示,并且给出了共变完全多正线性映射的KS- GNS(Kasparov,Stinespring,Gel’fand,Naimark,Segal)构造.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决光子晶体光纤陀螺中高阶模致非互易性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单模保偏光子晶体光纤。为获得光纤结构参数最优区域,基于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开展了光子晶体光纤模场分布、双折射特性和限制损耗与三个重要结构参数(归一化频率、空气填充比、大孔直径)的依赖关系数值仿真分析。以传统熊猫型保偏光纤特性为参照,确定了光子晶体光纤结构参数最优区域。采用优化的光子晶体光纤绕制了1500 m环圈并装配于陀螺,对陀螺进行了相应测试。未采用温度补偿措施下,陀螺全温零偏稳定性优于0.008 (°)/h (100 s, 1σ),表明这种光子晶体光纤适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导模共振(GMR)光栅阵列再现彩色图像,不同于传统的彩色油墨印刷中所采用的三色染料混合的方式,它是利用光栅的滤光特性直接从自然光中分离出红、绿、蓝三色光充当三基色来代替化学油墨.由于GMR光栅在偏振光入射下衍射曲线在特定波长处会呈现很强的共振峰,且旁带非常低,因此很容易得到高纯度的单色光.考虑到降低实际加工的难度,...  相似文献   
995.
在高精度视向速度测量系统中,圆形光纤逐渐被多边形光纤替代,结合多边形光纤、透镜和圆形光纤的扰模方案也被陆续提出。通过光线追迹的方法,对圆形、八边形截面的两种光纤以及基于这两种光纤的双光纤扰模器的扰模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虽然圆形光纤有较好的远、近场角向扰模,但是径向扰模效果不佳;八边形光纤的近场径向和角向扰模性能均较优,但远场扰模与圆形光纤没有明显差异;双光纤扰模器能有效提高光纤扰模性能,而使用了八边形光纤的双光纤扰模器的远、近场扰模性能均较优。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开发的大尺寸导模(EFG)炉成功制备了尺寸为485 mm×985 mm×12 mm的蓝宝石单晶板材,将其切割、研磨后与玻璃、聚碳酸酯复合为透明装甲样品,其中尺寸为352 mm×341 mm×33 mm样品面密度为79.27 kg/m2,尺寸为351 mm×342 mm×33 mm的样品面密度为79.38 kg/m2。分别采用直径为7.62 mm和12.7 mm的穿甲燃烧弹对其进行打靶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蓝宝石基透明装甲在100 m 0°法线角射击中,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一种新的适合于钛宝石自锁模的像散补偿方法 ,给出六镜环形腔和四镜环形腔的像散补尝条件 ,以及环形钛宝石自锁模像散补偿腔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98.
通过细致分析 ,发现一维环上三个等质量质点的体系还存在一种新的更一般的内部振动模式。从一个侧面说明 ,在决定系统的内部运动时 ,对称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9.
An approach based on depth-sensitive skew-angle x-ray diffraction (SAXRD) is presented for approximately evalu- ating the depth-dependent mosaic tilt and twist in wurtzite c-plane GaN epilayers. It is found that (103) plane and (101) plane, among the lattice planes not perpendicular to the sample surface, are the best choices to measure the depth profiles of tilt and twist for a GaN epilayer with a thickness of less than 2 μm according to the diffraction geometry of SAXRD. As an illustration, the depth-sensitive (103)/(101) ω-scans of a 1.4-μm GaN film grown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n sapphire substrate a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o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pproach.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完全刻划了弱闭T(N)-模的预零化子中单位球的端点和一秩算的关系,并且利用这一刻划,给出了弱闭T(N)-模的自反性和距离公式dist(A)=sup||p(N)AP(N)||的一个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