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78篇 |
免费 | 5012篇 |
国内免费 | 325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438篇 |
晶体学 | 99篇 |
力学 | 3988篇 |
综合类 | 944篇 |
数学 | 10149篇 |
物理学 | 118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6篇 |
2023年 | 723篇 |
2022年 | 893篇 |
2021年 | 986篇 |
2020年 | 728篇 |
2019年 | 858篇 |
2018年 | 530篇 |
2017年 | 845篇 |
2016年 | 921篇 |
2015年 | 1026篇 |
2014年 | 1604篇 |
2013年 | 1139篇 |
2012年 | 1203篇 |
2011年 | 1428篇 |
2010年 | 1512篇 |
2009年 | 1561篇 |
2008年 | 1451篇 |
2007年 | 1331篇 |
2006年 | 1294篇 |
2005年 | 1179篇 |
2004年 | 1196篇 |
2003年 | 1029篇 |
2002年 | 843篇 |
2001年 | 737篇 |
2000年 | 622篇 |
1999年 | 534篇 |
1998年 | 446篇 |
1997年 | 452篇 |
1996年 | 395篇 |
1995年 | 386篇 |
1994年 | 341篇 |
1993年 | 228篇 |
1992年 | 205篇 |
1991年 | 192篇 |
1990年 | 175篇 |
1989年 | 16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使一对纠缠的二能级原子之一与单模真空腔场发生共振相互作用,通过选择不同的演化时间,对这个三体系统的其中之一做选择性测量,可调节另外两体的纠缠状态。在不做测量时,研究了在不同的初始状态下,三体纠缠及三体中两两纠缠的演化特性。结果表明,该体系纠缠都呈现周期性的振荡,特别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初始状态和演化时间可生成强壮纠缠态———W纠缠态;在特定演化时刻,可使两纠缠原子的纠缠信息完全转化到腔外原子和腔场中去。 相似文献
103.
104.
采用离子球模型,通过自洽求解Poisson方程和Dirac方程,得到氖的类氢离子低能级组态的能级能量随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研究了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对光谱漂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谱漂移随着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电子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谱线精细结构分裂随着电子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子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等离子体对束缚电子的屏蔽是决定光谱漂移的主要原因。这些变化规律不仅对等离子体光谱模拟结果产生影响,而且使实验上观测光谱的相对或绝对漂移成为可能,从而为高密度等离子体诊断的新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在平均场理论架构下, 以含时金兹堡-朗道和Glauber动力学这两类动态模型为基础,研究 了受外场和温度共同驱动的Ising自旋体系的非平衡动态相变.确定了界定动态无序(动态顺 磁相P)和动态有序(动态铁磁相F)转变的动态相界.并根据动态序参量Q和Binder参数U随系统 温度t(r0)、驱动外场频率ω和振幅h0的变化规律,就上述两类模 型的动态相界上是否存在区分连续动态转变和非连续动态转变的三临界点这一引发争议的问 题做出了进一步分析说明.
关键词:
Ising自旋体系
非平衡动态相变
含时金兹堡-朗道模型
Glauber 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6.
107.
从推广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出发,推导出了部分相干电磁光束的偏振态在湍流介质中传输的表达式。并以电磁高斯-谢尔模型(EGSM)光束为例,研究了湍流对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偏振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轴上点,湍流介质的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趋于最大值的速度越快,达到的最大值越小;光斑越大,偏振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离光源越远,在光斑增大的过程中,偏振度所达到的极大值会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与光源相同的偏振度不变。对于轴外点,一个固定的z,光的偏振度随着离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下降,并最终等于零。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而下降得越缓慢;光斑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下降得越快。 相似文献
108.
阐述了非Kolmogorov湍流谱理论以及湍流谱标度指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在近地面多个地点对大气湍流温度起伏进行了多次的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实际大气湍流温度谱标度指数多数不等于-5/3,并且通常在-2到-1之间变化。分析了湍流温度谱标度指数与湍流发展程度的相关性,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展现了不同湍流强度下湍流温度脉动能量在各尺度之间的分配状态,发现湍流温度谱标度指数的绝对值在一定程度上随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