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1227篇
化学   823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13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C7FNa-Et4NBr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吸附与胶团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氟(FC)表面活性剂(SAA)的碳原子数稍高时;在水中的溶度很小[1,2],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高表面活性,对实际应用不利.前文[3]报导,加入等摩尔无表面活性的有机按盐,可使全氟烷磺酸钾FC-53的溶度增大,同时表面活性提高.由此可推测,对于溶度较大,在溶液中可形成胶  相似文献   
962.
基于PPARα激动剂的融合药效团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armacophore is a commonly used method for molecular simulation, including ligand-based pharmacophore (LBP) and structure-based pharmacophore (SBP). LBP can be utilized to identify active compounds usual with lower accuracy, and SBP is able to use for distinguishing active compounds from inactive compounds with frequently higher missing rates. Merged pharmacophore (MP) is presented to integrate advantages and avoid shortcomings of LBP and SBP. In this work, LBP and SBP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for the study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ceptor-alpha (PPARα) agonists.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types of pharmacophore models, mainly and secondarily pharmacological features were identified. The weight and tolerance values of these pharmacological features were adjusted to construct MP models by single-factor explorations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based on SBP model. Then, the reliability and screening efficiency of the best MP model were validated by three databases. The best MP model was utilized to compute PPARα activity of compound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screening efficiency of MP model outperformed individual LBP or SBP model for PPARα agonists, and was similar to combinatorial screening of LBP and SBP. However, MP model might have an advantage over the combination of LBP and SBP in evaluating the activity of compounds and avoiding the inconsistent prediction of LBP and SBP, which would be beneficial to guide drug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963.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V原子单掺杂和双掺杂(ZnS)12簇的几何结构和能量稳定性。我们考虑了三种掺杂方式:替代掺杂,外掺杂和内掺杂。单掺杂时,替代掺杂簇是最稳定结构,而对于双掺杂,外掺杂簇是最稳定结构。簇磁矩主要来自V-3d态的贡献,4s和4p态也贡献了一小部分磁矩。由于轨道杂化,相邻的Zn和S原子上也产生少量自旋。结果显示V原子间的磁性耦合是短程相互作用。相邻V原子之间的磁性耦合由直接的V-V反铁磁耦合和两个V和S原子之间通过p-d杂化产生的铁磁耦合这两中相互作用的竞争来决定。  相似文献   
964.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原子修饰线型碳原子链簇Li2Cm(m=2—8)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 结果表明, Li原子可键合于碳链簇的两端,Li原子本身不发生聚,氢在Li2Cm (m=2—8)中能以分子形式吸附,每一个Li原子最多可吸附5个氢分子,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460 ~ 2.276 kcal.mol-1. 其中Li原子修饰C2簇的质量储氢分数最大,为34.72 wt%,表明了它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作为储氢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5.
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采用广义梯度近似泛函BPW91研究了Ni_n~(0,±)(n=1-9)簇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和稳定性.结果表明,Nin+和Nin-簇的稳定结构都保持了中性Nin簇的框架,只是结构的稳定性顺序发生了变化.此外,稳定性的分析表明Nin簇失去一个电子可以大大增强簇的稳定性,得到一个电子不能增强簇的稳定性.能量二阶差分、分裂能、HOMO-LUMO能隙随簇尺寸的演化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奇偶振荡行为,但在n=7时均有较大的值,说明相对应的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也说明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不能改变n=7的幻数特性.  相似文献   
966.
邓永和  文大东  彭超  韦彦丁  赵瑞  彭平 《物理学报》2016,65(6):66401-066401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液态Cu56Zr44合金在不同冷速γ与压力P下的快速凝固过程, 并通过基于Honeycutt-Andersen键型指数的扩展簇类型指数法对其微结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快凝玻璃合金的局域原子组态主要是(12 12/1551)规则二十面体、以及 (12 8/1551 2/1541 2/1431)与(12 2/1441 8/1551 2/1661) 缺陷二十面体. 通过原子轨迹的逆向跟踪分析发现: 从过冷液体中遗传下来的二十面体对快凝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GFA)具有重要影响, 不仅其可遗传分数Fi =N300 K←Tgi/NTg 与GFA密切相关, 而且其遗传起始温度(Tonset)与合金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 = Tg/Tm也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67.
郝兰  王艳  陈光巨 《化学学报》2008,66(9):1028-1036
采用固体镶嵌势能模型和DFT/B3LYP方法研究了在Pd/MgO和Cu/MgO表面吸附CO和O2分子的电子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 在完美MgO(100)表面Pd原子对CO和O2的吸附能分别为206.5和84.8 kJ/mol, 因此可知Pd原子更容易吸附CO分子; 而当Pd原子附着于有氧缺陷的MgO表面时, 它对两种分子的吸附都非常弱. 相反, 附着于MgO表面的Cu原子对O2分子的吸附更为有利, 其吸附能在140~155 kJ/mol之间. 研究结果还表明, 对于双分子吸附体系, 即CO+CO, CO+O2, O2+O2体系, 双分子之间的结合力可减小完美MgO表面上Pd原子与被吸附分子的相互作用, 使吸附能减少了46~96 kJ/mol. 而对于在MgO表面上的Cu原子, 只有O2+O2 体系使吸附能减少了大约50~71 kJ/mol.  相似文献   
968.
根据静电球形液滴模型理论和离子极化、屏蔽效应对簇的影响, 推导适合钒、铬簇电子亲合能、硬度与原子数关系符合的普遍公式: Y=ae2/R+b/R2+c, R=rsN1/3, 从而更方便地预测大尺寸簇的性质参数, 并发现和分析结构和性质异常的小簇, 如Vn(n=5, 7, 9, 13)和Crn(n=6, 10, 17)的性质.  相似文献   
969.
选择20 个3,4-二氢-1(1H)-异喹啉酮类gpIIb/IIIa受体抑制剂作为训练集, 利用Catalyst软件包建立了gpIIb/IIIa受体抑制剂三维药效模型. 探讨了药效作用模式. 并通过建立的可靠性最佳的药效模型(线性回归系数r=0.7715), 从中草药数据库中虚拟筛选了gpIIb/IIIa受体抑制剂, 通过实验活性测定得到了8个抑制ADP活化全血血小板聚集的IC50从40到100 μmol·L-1的化合物, 进一步证明了所建药效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0.
本文根据文献报道的已知药物对hERG的阻滞活性数据,运用Catalyst软件构建了可以初步预测药物心脏毒性作用的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得到的结构特征分析了药物具有hERG阻滞活性的结构特点,以便研究者在药物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规避,减小药物开发初期的投入。本研究构建的药物心脏毒性基模型具有四个特征:两个芳环叠合中心,一个静电中心以及一个疏水中心。各项评价参数和验证数据均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心脏毒性预测能力(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