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1228篇
化学   824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13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小碳团簇结构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入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 即赝势密度泛函在实空间的有限差分方法和朗之万分子动力学退火技术, 对碳簇Cn(n=2-8)的基态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 所得结果与其他作者的计算结果及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2.
193.
用532.0nm的脉冲Nd:YAG激光作为泵浦光,747.0nm的连续半导体激光作为探测光,在C60甲苯溶液中,利用C60分子的三重态-三重态非线性吸收效应,获得C60分子的全光开关和全光调制特性,并用速率方程进行了动力学数值模拟,得到与实验相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4.
用飞秒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吡啶分子簇在 4 0 0nm波长下的多光子光电离 ,实验观测到一系列的质子化和非质子化簇离子 .结果表明 ,质子转移也能发生在弱氢键结合的分子间 .通过分析离子峰宽和离子信号强度随气源压力的变化 ,得到质子化簇离子来源于大簇离子的碎裂 ,而非质子化簇离子是中性簇直接电离的结果 .从头计算结果表明 ,吡啶簇是通过弱氢键C -H…N结合在一起的 ,并且簇离子离解倾向于生成质子化产物  相似文献   
195.
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颗粒动理学理论模拟颗粒相流动,采用周涛和李洪钟(1999)的力平衡模型预测纳米颗粒聚尺寸,对喷动床内纳米颗粒聚流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喷动床内纳米颗粒聚的流化过程,获得喷射区和环隙区内颗粒相速度和浓度分布。分析了喷动床结构和进口气体速度等对纳米颗粒聚流化特性的影响。由于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不易形成喷泉区。适当的喷动床结构和进口气体速度有助于形成稳定喷动。  相似文献   
196.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金属Ga的快速凝固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跟踪研究,运用HA键型指数法和原子类型指数法分析了金属原子Ga的成键类型和形成的基本原子结构.发现:与通常的液态金属(如Al)相反,随着温度的降低,二十面体及与二十面体相关的1551, 1541键型数目明显下降;与立方体(fcc,bcc),六角密集结构相关的1421,1422键型数目明显增加;而与菱面体相关的1321,1311键型的数目却显著增加,逐渐占据优势.最后形成一种新型的以菱面体结构为主、夹杂着立方体(fcc,bcc)、六角密集(hcp)等簇结构所组成的非晶态结构.这正是非晶态金属Ga的g(r)曲线分裂的第二峰的顺序为前低后高,而与非晶态金属Al的g(r)曲线(其分裂的第二峰的顺序为前高后低)明显不同的微观结构上的物理根源.  相似文献   
197.
嵌埋在多孔硅中硅团簇的拉曼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8.
对YBa2Cu3-xFexOy(x=00,01,02 )和YBa2Cu2.8Fe0.2Oy(y=705—653 )系列样品的氧含量、霍尔系数和超导电性进 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氧含量的变化对样品中载流子的输运和转移及超导电性有重要 影响;适当增加氧含量可以减缓Cu(1)位元素替代对超导转变温度Tc的抑制;在 CuO2面上参与输运的载流子(空穴)浓度是影响样品超导电性的关键因素.从电 荷转移模型出发 ,结合掺杂离子引起的载流子局域化和离子簇效应,对载流子浓度随掺杂量和氧含量的变 化从微观结构方面进行了讨论.元素替代量的增加或者氧含量的降低(相同替代量的情况下 )都将导致Cu-O链区的有效氧空位增多,导致替代元素的离子簇效应和载流子局域化效应 趋于增强,这是引起参与输运的载流子浓度下降,进而导致Tc降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氧含量 霍尔系数 载流子局域化 离子簇效应  相似文献   
199.
完全k-致超图的k团分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完全图的最优完全二部图分解的推广,引进了完全k一致超图的最优k分划的新概念;并对k=3推广了Graham-Pollak定理,给出了这种情形的特性;同时,对一般情形给出了最优k分划的一个上界.  相似文献   
200.
研究了C20簇在几种金属氧化物(Al2O3,SiO2)中穿行时发生的库仑爆炸过程.采用线性介电响应理论,并结合Mermin形式的介电函数,得到了簇中各组成离子的空间感应势,其中组成簇中各组成离子的电荷分布情况由Brandt-Kitagawa有效电荷理论模型来描述.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得到离子结构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爆炸过程中的多重散射现象.我们发现,尾流效应使簇的空间结构和电荷分布呈现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