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1229篇
化学   829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13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簇阳离子,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因此研究还很少.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簇阴离子VxOy-,产生的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簇分布.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在与烯烃的反应中,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V2O6-和V4O1-1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2.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对AlB+n(n=2~10)簇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得到了AlB+n(n=2~10)簇的最稳定结构.结果表明,硼原子间容易聚集,铝原子处于整个硼原子集的外围.与相应中性AlBn簇相比,Al-B键作用变弱,使正价簇(n=6...  相似文献   
143.
掺杂对随机取向团簇粒子辐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成新  冯东太  吴振森 《光子学报》2011,40(7):1055-1060
利用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得到了占有不同体积份额杂质的簇粒子的等效复折射率.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对包含有不同化学成分的随机取向簇粒子的散射相函数、消光、吸收、散射效率因子、单次散射反照率以及不对称因子等辐射特性参量进行了数值计算,深入探讨了掺杂量对随机取向簇粒子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掺杂对随机取向...  相似文献   
144.
张秀荣  康张李  李扬 《计算物理》2011,28(4):598-604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WnC0.±(n=1,…,6)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它们的基态构型,并对基态构型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n>3时,稳定构型从平面转变成立体结构,同时C原子趋向于表面最稳定;C原子的掺入使得Wn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5.
 为研究强激光电离氢原子簇,在理论上采用1维氢原子簇的经典粒子动力学模型,结合粒子对(PP)算法及粒子模拟(PIC)方法,采用自行搭建的9节点并行集群系统,利用消息传递接口(MPI)与OpenMP混合编程模型进行了并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计算加速比。并且引入了弛豫时间参数,有效地处理了粒子间的碰撞过程,在极大简化计算量的同时,保留了物理本质。所得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表明该并行计算模型是稳定、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6.
田付阳  申江 《中国物理 B》2011,20(12):123101-123101
We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al, electronic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one single CO molecule adsorbed on RhN (N = 2-19) clusters, using the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in the spin-polarized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uctural growth model of the RhN clusters transforms from double layers (N = 12-16) to three layers (N = 17-19). Three different adsorption types are the atop site adsorption for N = 6, 8, 9, 11, 12, the bridge site adsorption for N = 2-5, 7, 10, 13-15, 17 and the face adsorption for N = 16, 18, 19. The adsorption abilities of RhN clusters are related to C-O bond length, vibrational frequency, adsorption energy and the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CO and Rh clusters as well as the electronic density of state. With the increase of Rh cluster size, the adsorption energy of CO adsorbed on RhN clusters tends to be 2.2 eV-2.3 eV, which is 0.2 eV-0.3 eV larger than the theoretical value (about 2.0 eV) of CO molecule adsorption on clean Rh (111) surface.  相似文献   
147.
基于Gupta 多体势采用遗传算法详细计算了金属簇Cu13的几何结构,对所得到的大量低能(基态及低激发态)结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作进一步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尽管遗传算法所得基于Gupta原子间多体势的基态结构(Ih高对称性的紧致结构)并不对应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非紧致低对称性基态),但遗传算法给予的大量候选结构经密度泛函理论再次计算仍然可以高效地得到真实基态结构,体现出遗传算法在计算具有非紧致低对称性基态体系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CdnSen(1≤n≤12)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并对其能量、频率以及电子性质进行了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 当n=1~3时,簇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平面结构, Cd-Se键长是影响硒化镉簇总能量的重要因素;当n=4~12时,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可以看成是由Cd2Se2和Cd3Se3簇的最低能量结构连接而成的三维结构,而Se-Cd-Se键角是影响硒化镉簇总能量的主要因素. 随着簇尺寸的增大,转移的电荷逐渐增加,转移的电荷量有达到块体中电荷值的趋势. 簇的总能量二阶有限差分,平均结合能以及最高已占据轨道和最低未占据轨道的能隙都显示簇的幻数为n=3,6和9.  相似文献   
14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相对论有效原子核势近似(RECP),对M2@Si20(M=Ti,Zr,Hf)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性质进行研究,发现内嵌的金属二聚体和十二面体硅笼构成了稳定的富勒烯结构。通过对簇电子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Si20簇掺杂双金属后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对簇的电荷布局分析表明过渡金属原子(Ti, Zr, Hf)和硅笼之间发生了电荷反转。  相似文献   
150.
本文采用Monte Carlo方法和Gupta势函数对(CuAu3)n和(Cu3Au)n簇的基态能量和结构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计算平均结合能、结合能的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分析了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u3Au)n和(CuAu3)n簇都为立体结构,都是以二十面体为基础形成的;(Cu3Au)n和(CuAu3)n簇结构中金原子都有位于簇表面的倾向;这两类簇结构的区别在于:在(Cu3Au)n簇中,铜一金原子混合程度高;而(CuAu3)n簇中,形成金原子位于表层,铜原子位于中心的层状结构;且当n=3、5、7、9时,(Cu3Au)n和(CuAu3)n簇在各自的序列中相对稳定性较邻近簇高,特别是n=7的簇,相对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