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59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954篇
物理学   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如今,每一年的高考下来,全国就会出现近40份数学文理科试卷,综合研究这些试卷,基本上呈现标准化样式,各试题总体上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或在课本教学范围之内,惟独圆锥曲线试题,形式五彩缤纷,标准、观点不一,褒贬有之,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82.
沈良 《数学通报》2013,52(7):46-48
一道好试题的命制,一般以考查某知识、能力为出发点,以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生活中的素材、数学史中的经典案例等为背景进行建构创作,这个创作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83.
84.
讨论命题模糊逻辑系统П和God中理论相容度与下真度的计算问题。引入逻辑公式的核、零核及理论的核的新概念,得到命题模糊逻辑系统Ⅱ和God中理论相容度与下真度的计算公式,给出理论不相容的新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5.
评析     
《数学通讯》2007,(6):32-32
该问题共收稿20篇,2篇认为命题S为真,4篇认为命题S为假,14篇认为3个观点均不正确,其中9篇认为S不是一个命题.有的作者认为S是省略了全称量词的命题,有的作者认为应对A,B增加限制条件才能使S成为命题.来稿前5名作者是:湖北宜昌兴山一中高昌胜,无锡市堰桥中学魏建,杭州凤起中学章润生,江西赣南教育学院曾菊华,四川泸县二中李敏、  相似文献   
86.
在简易逻辑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命题的概念,在这一节中出现了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  相似文献   
87.
题目 已知x1^2+x2^2+…+x100^2=300。求证: x1+x2+…+X100≤200 (1) 文[2]对不等式(1)进行了加强和推广,分别给出四个命题,其中后两个命题(见原文命题3、命题4)分别为:  相似文献   
88.
数学创新思维的灵魂是灵活性,如何发现或检测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呢?关键看数学命题是否能通过设置新颖问题情境来体现这种灵活,而这种新颖问题情境将数学本质隐藏其中,要求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发现其中的数学本质.2006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就出现了许多具有此类闪光点的题目.  相似文献   
89.
简易逻辑知识解读点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明 《数学通讯》2003,(13):11-12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学习数学时 ,处处涉及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论证 .高中数学新教材“简易逻辑”结合中学数学内容 ,介绍一些简单而又实用的逻辑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命题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避免一些易犯的逻辑错误 ,从而有助于学生学好数学 .但作为我们中学数学一线教师 ,往往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逻辑学 ,对逻辑知识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谈点肤浅的认识 ,敬请同仁斧正 .1 命题与判断初高中共有两次命题的定义 ,初中数学为了便于学生接受 ,给命题下的定义是 :…  相似文献   
90.
李昌 《数学通讯》2007,(7):24-25
课本习题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典型题目,它们或者是重要的结论,或者体现某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是某个数学命题的具体形式;它们的延申、转化和拓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往往是编拟各类试卷的源泉.因此,在学习中挖掘、探究这些性质,既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对数学实质的理解,又能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下面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谈谈如保进行探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