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5篇 |
免费 | 830篇 |
国内免费 | 29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57篇 |
晶体学 | 17篇 |
力学 | 549篇 |
综合类 | 103篇 |
数学 | 1366篇 |
物理学 | 2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83篇 |
2022年 | 206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44篇 |
2015年 | 212篇 |
2014年 | 347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291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79篇 |
2009年 | 213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152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146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为明确裂缝间相互作用对各向异性的影响,本文以Hudson模型为例分析了裂缝密度、裂缝倾角对地震波波场、弹性常数和Thomsen系数的影响规律,然后采用“基质-骨架-流体”组合化的方法进行了裂缝储层微观尺度的建模,并与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条件为低裂缝密度储层,二阶模型适用的裂缝密度范围比一阶模型大,但在裂缝密度过大时,二阶模型会出现不收敛的现象,模型便不再适用。裂缝储层纵横波速度随裂缝倾角增大而增大,纵波速度对裂缝倾角更为敏感。另外,在与实际测井曲线对比时,在高裂缝密度地层二阶模型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一阶模型,说明了在高裂缝密度储层考虑裂缝间的相互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3.
94.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的底盘相较于传统的非独立转向底盘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更高,更契合未来无人车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车辆底盘的转向方式以及对应的运动规律,研究了不同转向方案下车辆的运动学状态方程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跟踪控制的控制目标和系统约束,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转向控制算法,并搭建了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实验模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器能够在不同的转向方案下快速稳定地跟踪期望轨迹,充分发挥了四轮独立驱动转向无人车底盘的转向性能,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四轮独立驱动无人车的控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96.
以252Cf中子源驱动噪声分析测量法为依据,利用中子脉冲信号自相关函数与被测核材料(252 U)质量的关系,设计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核材料质量识别方法,探索借助时域特征进行质量识别的有效性。利用平稳小波变换抑制中子统计涨落对自相关函数带来的影响,利用分布式Elman神经网络对不同质量核材料的自相关函数样本进行训练和识别,并研究了有限样本前提下不同子网个数对最终识别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对4种核材料质量共计120组样本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理想实验条件下,平稳小波变换抑制了统计涨落对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影响;分布式Elman神经网络能够较好地识别自相关函数的特征,分辨不同质量的核材料,平均识别误差小于0.1。 相似文献
97.
98.
较宽压力范围内未反应炸药的本构关系和状态方程对于深入和精确认识压缩波作用下炸药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力学过程和起爆热点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较之冲击压缩,磁驱动准等熵压缩加载(无冲击压缩)是获取较宽压力范围内未反应炸药的动态压缩力学特性更有效的手段。基于大电流产生的电磁力作用原理,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炸药的磁驱动无冲击压缩实验技术。通过对负载电极、炸药样品参数的优化设计和安装工艺的控制,实现了5 GPa载荷内JO-9159炸药的磁驱动准等熵压缩加载。基于激光位移干涉测量技术和Lagrange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JO-9159炸药的速度响应历史和准等熵压缩线。所得结果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压力范围内,JO-9159炸药的等熵压缩线与PBX9501炸药的等熵压缩线一致。 相似文献
99.
A Brownian microscopic heat engine with a particle hopping on a one-dimensional lattice driven by a discrete and periodic temperature field in a periodic sawtooth potential i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pictures of the heat engine, the heat flow via the potential energy and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particles a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Based on describing the jumps among the three states, the expressions of the efficiency and power output of the heat engine are derived analytically.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curves are plotted by numerical calc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power output-efficiency curve is a loop-shaped one, which is similar to one for a real irreversible heat eng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ratio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hot and cold reservoirs and the sawtooth potential on the maximum efficiency and power output is analyzed for some given parameters. When the heat flows via the kinetic energy is neglected, the power output-efficiency curve is an open-shaped one, which is similar to one for an endroeversible heat engine. 相似文献
100.
Bending and first flexural mode vibration behavior of electrostatic actuated nanometer-sized interdigitated cantilever arrays are characterized under vacuum conditions. The pull-in'' effect in dc driving and the hard spring effect'' in ac driving are observed. A mass sensitivity of 20 fg is expected for our devices due to the ultra-small mass of the arm and relative high Q factor. The mass-spring lump model combined with Green's function method is used to fit the dc driving behaviors including the pull-in voltage. For the ac driving case, the polynomial expansion of the capacitive force is used in the model. The successfully fittings of the pull-in voltage and the hard spring effect prove that our simulation method could be used for guiding the geometrical design of cantilever-based senso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