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04篇 |
免费 | 4607篇 |
国内免费 | 181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309篇 |
晶体学 | 91篇 |
力学 | 3866篇 |
综合类 | 796篇 |
数学 | 9506篇 |
物理学 | 104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4篇 |
2024年 | 547篇 |
2023年 | 648篇 |
2022年 | 731篇 |
2021年 | 816篇 |
2020年 | 951篇 |
2019年 | 754篇 |
2018年 | 561篇 |
2017年 | 743篇 |
2016年 | 817篇 |
2015年 | 899篇 |
2014年 | 1451篇 |
2013年 | 1079篇 |
2012年 | 1081篇 |
2011年 | 1315篇 |
2010年 | 1359篇 |
2009年 | 1358篇 |
2008年 | 1239篇 |
2007年 | 1143篇 |
2006年 | 1123篇 |
2005年 | 1019篇 |
2004年 | 1036篇 |
2003年 | 881篇 |
2002年 | 714篇 |
2001年 | 613篇 |
2000年 | 527篇 |
1999年 | 462篇 |
1998年 | 365篇 |
1997年 | 401篇 |
1996年 | 348篇 |
1995年 | 356篇 |
1994年 | 329篇 |
1993年 | 222篇 |
1992年 | 208篇 |
1991年 | 202篇 |
1990年 | 184篇 |
1989年 | 18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0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木质素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芳香族聚合物,通过催化反应过程可实现其解聚制备芳香族化学品,其高附加值转化对实现生物燃料、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电催化氧化解聚为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途径.凭借电催化过程中电位或电流易于调节的特性,可实现产物的选择性和反应物转化率的有效调控.但实现木质素的可控降解,首先需对其解聚机理充分了解掌握.其中,由催化剂、电解质和催化反应池等组成的电催化系统均需合理设计.本文以木质素解聚过程中C—C键和C—O键的断裂机理为基础,综合评述了近年来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在电催化氧化制备芳香族单体过程中不同的断键机制,总结了自由基中间体在C—O和C—C键的高选择性断裂中发挥的决定作用.最后,展望了电催化木质素解聚的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2.
本研究以生物质/煤的焦油模型化合物(TMCs)为研究对象,在两阶段固定床实验上探究了铁基氧载体(70%Fe2O3/30%Al2O3)对TMCs的转化特性,考察了不同TMCs的反应性及其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TMCs与氧载体的反应活性为:苯酚>蒽>萘,且苯酚转化生成积炭的比例最多(64%),而萘转化生成积炭的比例最少(40%);氧载体与萘的反应程度相对较高,但容易导致氧载体的烧结。此外,积炭表征显示萘生成的积炭在三种TMCs中具有最高的稳定性。增加氧载体的用量和提高反应温度不仅有利于萘和蒽的进一步转化,而且能够增加气相产物中CO2的分率。由于苯酚分子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及较强的裂解效果导致其转化率随氧载体用量和反应温度的增加变化较小,然而,较高的反应温度(1000℃)导致焦油发生严重的裂解现象并产生大量积炭。三次循环实验结果表明与萘反应的氧载体失活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3.
以实现纸浆材综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在3台不同型号光谱仪上共享为目标,提出SWC-SS-UVE及SWCSS-CARS联用算法.即分别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和无信息变量剔除(UVE)算法,减少SWCSS方法中入选的无信息或信息少波长的不利影响,以提高模型转移精度,并与单独的SWCSS和分段直接标准化算法(PDS)以及斜率截距(S/B)算法校正后的传递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SWCSS-UVE方法最终可从稳定一致光谱信号中进一步优选出91个波长建立模型,该模型能同时应用于2台从机所测量光谱的分析,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从模型转移前的2.0114和9.4518下降到了1.5919与1.6818,优于SWCSS,SWCSS-CARS和PDS以及S/B算法的结果.这表明SWCSS-UVE算法可以有效剔除SWCSS方法中包含的无效波长,简化模型传递过程,提高模型传递效率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4.
溶剂效应量子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近年来溶剂效应的量子化学研究状况了综述。介绍了溶剂效应量子化学计算的两种方法-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计算法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结合模型(QM-MM模型)计算法以及它们的应用,并提出了溶剂效应理论研究今后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5.
用包括水抑制作用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建立的反应扩散模型和FT合成化学计量关系,计算了工业原颗粒FT合成沉淀Fe/Cu/K催化剂在工业操作条件下的有效因子。根据不同的产物组成,建立了三种化学计量关系式,比较了气相反应和气液反应的有效因子,确立了FT合成沉淀Fe/Cu/K催化剂有效因子的计算方法。在FT合成反应条件下,产物蜡充满了催化剂的微孔,各组分在蜡中的扩散系数要比纯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小得多。在工况操作条件下(523K,2.5MPa,500h ̄(-1),尾气循环比3.0),工业原颗粒(d_p=2.5mm,l_p=5~10mm)催化剂的实际有效因子是纯气相反应的一半左右,计算的平均有效因子分别为0.40和0.42。 相似文献
136.
利用AM1方法对聚醚醚酮模型化合物全优化,结果为:芳环平均相互扭转角为33.0度,桥键角117.0-118.0度,其分子结构拓扑图形表明:所有苯环(核)为平面构型,但其内角扭曲;其氢原子对苯环构型无实质性贡献,在更长链的计算中,冻结苯核与氢原子也得出满意结果,根据Mulliken键序与电荷讨论了醚交换与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7.
简介了结构松弛的主要特点及其唯象Tool-Narayanaswamy-Moynihan(TNM)模型的建立,并用此模型对无机玻璃(Li2O·2SiO2)在不同老化时间及不同老化温度下的结构松弛行为进行了模拟.得到了4个可调参数X、β、△h*
和A,其中β、△h* 和A不随老化温度及老化时间而发生变化,X则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老化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8.
遗传算法在分子图形显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算法在分子图形显示中的应用邵学广,蔡文生,张懋森,赵贵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化学物理系,合肥230026)分子图形和分子模型的研究是计算化学领域中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1,2],它对于结构一活性相关、有机合成路线设计、药物设计[3,4]等... 相似文献
139.
煤中15种微量元素在燃烧产物中的分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建立了燃煤中15种向量元素在悄灰和底灰中含量分布的经验公式,该公式可以估算煤中微量元素在燃烧产物中的分配及传输通量。煤中非挥发性元素大部分存在于底灰和飞灰中,挥发性元素进入大气的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0.
报道了5种N-芳基芴亚胺在酸性条件下被烟酰胺辅酶模型(Hantzsch酯,BNAH)还原的反应。结果表明:亚胺的结构、酸的强度以及溶剂的不同均会影响亚胺的还原效率,本文结合反应的结构效应、溶剂效应和同位素效应,对其可能的酸催化氢负离子转移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