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化学   237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441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394篇
物理学   12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41.
等离子体放电中的滞后,分岔和多次上跳现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滞后现象很早就在放电管的伏安曲线上被发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种非线性现象存在于多种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并伴随着一些不稳定性出现,Knorr利用简单的突变模型对这种现象作了定性的描述。王海达等改进了Knorr的简单模型,以便对他们观察到的三稳现象作唯象的解释。我们在实验中仔细观察了放电伏安特性随气压的变化,发现随着气压的升高,伏安特性逐渐由单稳过渡到简单的滞后,随机分岔、然后再演变成二次上跳、三次三跳。  相似文献   
142.
王晓宏 《中国物理快报》2005,22(12):3144-3146
The problem for optimal paths in bimodal directed polymers i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ermal average position of the endpoints of the optimal paths is discontinuous below the threshold p〈pc. The origin is that there is a finite possibility that only one endpoint takes the global minimum energy for p 〈 pc.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for directed percolation is also the critical point of the transition for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optimal paths converge to one endpoint.  相似文献   
143.
从弹簧滑块到地震预测:BK模型今昔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忠良  陈运泰 《物理》2002,31(11):719-724
Burridge-Knopoff弹簧-滑块模型作为一个概念性的地震模型,自1967年提出以来一直为地震学家和物理学家所关注,对BK模型的研究成为物理学与地震学之间的一个活跃的交叉领域,BK模型的一些性质,例如确定性浑沌,自组织,孤立波,等等,能够为理解地震的性质和解决地震预测问题提供有用的线索,BK模型与目前的一些悬而未决的复杂性物理问题的联系,使它不仅对地震研究,而且对更普遍的多体系统问题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4.
朱建州 《中国物理快报》2006,23(8):2139-2142
Measurement and phenomenological analyses of intermittency growth in an experimental turbulent pipe flow and numerical turbulence are performed, for which working definitions such as degree, increment, and growth rate of intermittency are introduced with the help of quasiscaling theory. The logarithmic-normal inertial scaling model is extended to quasiscaling as the second-order truncation of the Taylor expansion and is used for studying the intermittency growth problem. The extended self-similarity properties are shown to b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monotonicity of the third order local quasiscaling exponent and the nonmonotonic behaviour of the intermittency growth rate as a result of bottleneck. Digestions of the results with scale-dependent multifractal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45.
 一、放电现象--类比猜测1743年~1744年间,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费城和波士顿看到了来自苏格兰的斯宾塞(A.Spence)博士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里激起了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开始研究电学问题,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朋友柯林森(PeterCollinson)得知此事后,给富兰克林寄来了一批电学著作、莱顿瓶和一些摩擦起电的设备,并在信中介绍了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6.
三圆盘扭振系统主共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平均法,分析了一个具有立方非线性并受简谐激励作用的三圆盘扭振系统的第二阶主共振,求得了稳态响应的分岔方程,并进行了奇异性分析,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7.
本文通过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以人类学视角审视嫘祖文化研究发生发展过程。对其历史文化遗迹现象及相关研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嫘祖文化已初步形成研究开发应用体系,应利用其文化资源,促进绵阳旅游、经济文化建设发展,从而实现区域性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8.
 荷兰物理学家塞曼(PieterLeeman,1865-1943)由于发现光谱的磁致分裂现象,与洛仑兹(H.A.Lorentz,1853-1928)共获1902年诺贝尔物理奖.塞曼坚持研究磁光效应是由于受到了法拉第的启示,因此我们首先介绍一下法拉第的工作.一、法拉第效应的发现大家都知道,法拉第是一位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的一生对人类作了许多贡献,最重要的应该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他本着自然力的统一性这一信念,坚持探索电与磁的联系,经过十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一系列电磁感应现象,并且进一步总结得出了这些现象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9.
云中客 《物理》2002,31(11):707-707
以色列Bengurion大学以B .Galperin教授为首的科学家们正在对围绕着旋转球体的大气湍流进行研究 ,他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在木星、土星以及一些巨大行星上存在着引人关注的条纹现象 .一般认为地球表面湍流的产生是由于太阳所提供的热能和地球表面大气环流中的摩擦导致的能量耗散所造成 .而在稀薄的大气层中 ,气流内部的能量耗散比较小 ,因此部分太阳能将逐渐地聚集成一股稳定的整体的气流 ,它们将约束云层的分布 ,从而形成行星外部的条纹结构 .长期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行星的旋转运动与大尺度湍流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行星外…  相似文献   
150.
实验目的不仅是验证规律、培训实验技能。而是要使学生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取感性体会。学生实验是探求知识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我们多年以来的实际研究谈谈对自感现象的探究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