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2篇
  免费   2980篇
  国内免费   3363篇
化学   2977篇
晶体学   62篇
力学   1346篇
综合类   935篇
数学   13410篇
物理学   5415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95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1180篇
  2013年   847篇
  2012年   1275篇
  2011年   1305篇
  2010年   1205篇
  2009年   1125篇
  2008年   1339篇
  2007年   1126篇
  2006年   1005篇
  2005年   1163篇
  2004年   1027篇
  2003年   999篇
  2002年   702篇
  2001年   829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563篇
  1998年   478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414篇
  1994年   396篇
  1993年   299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87篇
  1989年   240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反相色谱条件下三唑类手性农药对映异构体的拆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CSP)和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ADMPC-CSP),在反相色谱条件下成功地拆分了己唑醇、烯唑醇、烯效唑、粉唑醇、三唑酮和戊唑醇对映异构体.考察了固定相类型、不同比例的甲醇/水或乙腈/水做流动相、柱温等因素对三唑类手性农药拆分的影响,优化了色谱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两种固定相都有很强的拆分能力.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己唑醇和烯唑醇在这两种固定相上都能被分离; 三唑酮只能在CDMPC- CSP上分离;粉唑醇、戊唑醇、烯效唑只能在ADMPC-CSP上分离.流动相中水的含量增加会使对映体的保留增强,分离的可能性增大.在0~40 ℃研究温度范围内,容量因子k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除烯效唑与戊唑醇外,其它手性农药的选择因子α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而分离度Rs随温度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最好的分离度不都出现在低温.对映体流出顺序用圆二色检测器测定.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了可用于葡萄和葡萄酒中20种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分散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正化学离子源质谱分析方法.葡萄和葡萄酒样品分别用乙腈(含1%冰醋酸)和乙酸乙酯提取,分散型固相萃取法净化,由气相色谱-正化学离子源质谱分时段选择离子监测技术进行测定与确证,外标法定量.20种农药在50~1000 μg/L范围内线性均良好; 所有农药的方法定量限(LOQ)均低于10 μg/kg;在3个添加水平(10, 20和40 μg/kg)下,所有农药的回收率均处于71.2%~102.2%之间, RSD≤10.6%.  相似文献   
994.
确定初始电离位点是EI源质谱解析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初始电离位点的新方法. 该法通过计算和分析分子离子自旋密度, 进而比较从中性分子到分子离子的电荷变化和键长变化, 从而确定初始电离位点. 对简单吲哚类生物碱质谱的特征裂解机理进行了预测, 结果与标准物质的质谱吻合. 在此基础上, 与传统的根据基团电离能确定电离位点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该法优于电离能方法. 此法不仅可用于预测以α-裂解为主导的吲哚生物碱和其它含氮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还为揭示其它小分子化合物以及气相多肽离子的裂解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建立了猪肉中除虫脲、氟幼脲、杀铃脲、氟铃脲、氟酰脲、氟苯脲、虱螨脲、啶蜱脲、氟虫脲、氟啶脲10种苯甲酰脲类杀虫剂药物残留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正己烷提取,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外标法定量和质谱确证。10种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在5~200μg/L范围内响应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4;检测低限为5.0μg/kg;回收率范围为57.6%~110.0%,相对标准偏差在2.8%~12%(n=6)之间。方法满足国际上对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类药物最大残留限量的分析要求,已应于猪肉中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6.
 报道了对烷氧基取代的 MeO-BIPHEP 型手性双膦配体钌配合物催化的β-酮酸酯不对称加氢反应, 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底物/催化剂摩尔比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乙醇中该配合物催化 3-丁酮酸乙酯加氢反应的对映选择性达 98.0%,且对含不同取代基的β-酮酸酯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7.
用IR,NIR光谱法结合簇类的独立软模式(SIMCA)识别方法对植物油脂进行分类识别,建立了识别二元、三元植物调和油脂的测定方法。应用NIRCal5.2软件的SIMCA技术,分别为所制备的植物调和油脂建立了IR和NIR识别模型,并讨论了光谱处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来提高模型的分类识别效果。分别以各种植物调和油脂的IR和NIR光谱为变量,随机抽取2/3的样本作训练集,建立了各个调和油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1/3作验证集,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识别。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CLU-PCA)方法考察调和油的IR,NIR光谱信息与其纯油的主成分分布。结果显示,在4000~10000cm-1光谱范围内,SIMCA可以对15种二元调和油和2种三元调和油的NIR光谱分别聚类并识别;并对10种二元调和油和2种三元调和油的IR光谱分别聚类并识别。IR以4个波数1099,1119,1746与2855cm-1的吸收值作为分析基础,选择不同的主成分数及数据预处理方法。各种油脂的SIMCA分析的分类精度均为100%,调和油的验证识别准确率100%,最低识别比例为1%,且IR识别灵敏度高于NIR。  相似文献   
998.
考察了采用固相萃取技术时毛发中海洛因毒品及其代谢物的原形释放方法。通过对海洛因吸食者毛发和空白添加标准品毛发的碱消解、酸消解、甲醇超声提取、甲醇-5 mol/L HCI超声提取、甲醇-TFA超声提取5种毛发中毒品及其代谢物的释放方法考察,确立了甲醇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的方法为稳定、有效的海洛因滥用者毛发中毒品及其代谢物的释放与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添加6-单乙酰吗啡的毛发进行萃取和测试,6-单乙酰吗啡的回收率为7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该方法可有效地检出海洛因滥用者毛发中的6-单乙酰吗啡。  相似文献   
999.
电子垃圾拆解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约70%的电子垃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而我国自身也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我国电子垃圾拆解活动采用的工艺较为原始,位于广东的贵屿和浙江的台州是我国最大的两个电子垃圾拆解地,拆解过程中电子垃圾本身含有和不当处置所产生的大量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如重金属、二 NFDA1 英类、溴代阻燃剂等)释放到环境中,对拆解地生态系统及居民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重点针对我国电子垃圾拆解所造成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污染现状、管理措施和法规、拆解区居民所面临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暴露健康风险及其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对电子垃圾拆解区域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及新型环境污染物研究和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作为萃取剂,采用分散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番茄样品中的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并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浓度、pH值及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分散液相微萃取效果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异丙威的富集倍数分别为317、430、545、625,且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0.01~10mg/L)和较低的检出限(0.12~0.43μg/L),对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异丙威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3%~5.5%,用于示范区采集的番茄样品分析,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120%。研究表明[BMIm][PF6]可有效地萃取番茄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具有萃取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可以满足番茄样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