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6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384篇
化学   460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126篇
综合类   107篇
数学   1380篇
物理学   98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建立了一种人工神经网络-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钢中酸溶铝的方法,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中总铝值,应用所建立的ANN-BP网络模型,输入总铝含量直接预测出酸溶铝含量。同时使用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该方法用于钢中酸溶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2.
用TRP技术研究了以全硅MCM-41(Si-MCM-41)和HNO3交换的全硅MCM-41(H-MCM-41)为载体制备的Ni-Mo、Co-Mo和Ni-W加氢脱硫(HDS)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并以0.8(wt)%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上述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反应性能。结果表明,Si-MCM-41经稀HNO3交换后,所担载的Ni-Mo和Ni-W催化剂还原性能、HDS活性和加氢活性有显著变化,但对Co-Mo催化剂影响不大。这说明在Ni-Mo/H-MCM-41和Ni-W/H-MCM-41中可能存在氢溢流现象,DBT的HDS活性与载体表面酸性和氢溢流有关。  相似文献   
53.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随着全等工具的运用,平面几何就可以更方便地展开对很多特殊图形及性质的探究与发现,比如,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研究,九年级圆和相似的研究,等等.可见全等的学习是具有奠基和全局作用的,是一种“好的数学”(陈省身语).最近,在九年级学习圆和相似之后,笔者又安排了一节数学拓展活动课,引导学生运用圆、相似等知识继续研究与全等有关的条件,促进了学生对全等、圆、相似等平面几何知识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54.
一锅法制备全乙酰吡喃溴代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未保护的吡喃糖与醋酸酐在分子碘的催化下制得全乙酰吡喃糖 ,随后不经分离直接与溴化氢的冰醋酸溶液( 4 5 %)反应得到全乙酰吡喃溴代糖 .这种一锅法制备全乙酰吡喃溴代糖操作方便 ,收率高 ,经济实用且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55.
3种全烷基化β—环糊精作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荣继  周伟 《分析化学》1995,23(4):374-377
作者合成了3种全烷基化β-环糊精,并将其涂溃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位置异构体和光学异构体得了良好的结果,其中全甲基化β-环糊精具有最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6.
本文比较了在标准石墨管,热解涂层和全热解石墨管中钒的吸收信号形状。用全热解石墨管和EDTA铵盐作基体改进剂,直接测定水系沉积物中痕量钒。方法的特征量为61pg/0.0044A。  相似文献   
57.
5-(α-异丙基)-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4,6-二酮C9H14O4, MT=186.21, 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212121, 晶胞参数为: a=5.228(1), b=11.079(4), c=16.955埃.V=892.1(5)埃^3, Dc=1.286g.cm^-^3. Z=4, μ(MoKa)=0.92cm^-^1. 用直接法解出结构, 经最小二乘法修正, 最后的偏离因子R=0.062. 结构 测定表明, 分子内六元环具有扭曲船式结构. 对5-(α-苯乙基)-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4,6-二酮的CNDO/2计算表明, 最稳定构型是扭曲船式结构, 与X射线晶体分析 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8.
十员环异喹啉生物碱在植物中广为存在,是一类具有药物学意义的生物碱.一些研究表明,这类生物碱分子的十员环内氮原子和14-(或13-)位羰基碳原子之间有一种类酰胺的相互作用,具有成环的趋向;但对成环的条件及成环后的稳定性均未最终证明.我们对这类生物碱中的原阿片碱(protopine,1)及其盐酸盐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通过 UV、IR、1~(13)CNMR 以及 X 衍射分析,证明1成盐后这种跨环相互作用已使氮原子和14-C 原子间形成稳定的单键,致使十员环变成两个六员环,整个分子变成了氢化原小蘖碱类生物碱基本骨架;当生物碱盐转为游离碱时,分子骨架又变回原来的构型.这种作用推测对十员环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
(110)晶面全择优取向Cu镀层的制备及其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添加剂聚乙二醇(PEG)、氯离子(Cl-)和电流密度对Cu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 着重探讨了制备(110)晶面全择优取向Cu镀层的电沉积条件及其形成机理. 循环伏安(CV)结果表明, PEG阻化Cu的电沉积, Cl-加快Cu的电沉积速率. XRD实验结果表明, PEG和Cl-在一定浓度范围有利于(110)晶面择优取向; 这两种不同特性的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可以制得(110)晶面全择优取向的较薄的Cu镀层; 所制备的全择优Cu镀层较稳定. 全择优取向Cu镀层形成的机理在于PEG和Cl-吸附过程联合起作用, 在不同晶粒的不同晶面进行选择吸附, 改变了晶面的生长速率及晶粒的快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