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化学   17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22篇
物理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常芳  徐文忠 《应用声学》2015,23(8):2861-2863
对云计算环境中的资源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蚁群优化算法(ACO)在处理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时易陷入搜索速度慢和局部最优解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实现云计算负载均衡的双向蚁群优化算法(BACO)用于资源调度;该算法考虑到了每个虚拟机的负载和计算能力,同时在云环境中引入了蚂蚁的向前移动和向后移动;最后通过在CloudSim平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总任务完成时间较短,具有较好的寻优能力,并且能够实现负载均衡,是一种有效的资源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62.
63.
贵州玉米螟性信息素的简易合成及田间生物活性测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俊明  孟岳 《合成化学》1996,4(2):180-183
报道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性信息的素顺-12-十四碳烯醇醋酸酯(A)及其反应异构体(B)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以及它的田间生活活性测定试验,合成的关键步骤是通过控制羧基烯化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用相应的ω-羟基季磷盐(D)和醛一步生成所需比例的(A)(B)两个顺反式异构体混合物。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我们一直对透翅蛾类(sessidae)的昆虫性信息素感兴趣。透翅蛾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蛀干性害虫,在我国主要的有七,八种,对森林、苗圃、果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开展其性信息素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改良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是在远东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其性信息素为1:1顺、反12-十四碳烯醇醋酸酯。它的合成方法国内外已有报道,但都是由合适的炔烃出发合成相应的炔键类化合物后,再将其转化成烯键。而炔烃较难获得,反应条件苛刻,产率较低。我们分别用1,12-十二碳二醇、10-十一碳烯醇为原料制得溴化(12-羟基十二烷基)三苯基膦,经强碱作用生成(12-羟基十二烷基)三苯基膦,与乙醛进行Wittig反应后,得到  相似文献   
66.
李焰  黄锦霞 《有机化学》1997,17(5):436-441
本文以樟脑衍生物(-)-莰烷磺内酰胺(2)为原料,经N-烷酰基莰烷-2,10-磺内酚胺(3)与碘代烷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用二锂代乙基苯基砜取代磺内酰胺助剂以及铝汞还原性脱硫反应等三步合成(S)和(R)一切叶蚁警戒信息素(1),其光学纯度高达95%e.e以上。  相似文献   
67.
刘瑞蓝 《化学教育》1990,11(1):5-11
天然化学信息索是存在于生命体内的神密之物,首次发现于昆虫王国,以性诱素为突破口。它运行于体内,操纵着从生到死各个生命阶段;它又释放于体外,起着吸引异性、正常生活、繁衍后代、自身防卫和社交活动等生命现象的控制作用。目的不同,信息素的成分不同。关于这门新兴科学的认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现有的科学成果已经得到部分的应用。例如,用人工合成的性诱素进行害虫的预报、预测和防治,使森林、草园和田园不受或少受害虫的侵害。它的特点是超微量、无公害、不受干扰、持久性强、效率高。  相似文献   
68.
我们曾报道了家蝇性诱剂(Z)-9-二十三碳烯的合成,这个药剂对舍蝇表现出一定的诱引作用,Vebel等认为引起雄蝇交尾行为的不只是单一的(Z)体,他们从雌蝇的表皮类脂物中还检测出4,8-二甲基二十七烷等饱和烃组分,后者与(Z)烯混合能促使雄蝇产生最强烈的交尾撞击反应,迄今为止,有关4,8-二甲基二十七烷的合成报道甚少,我们从廉价易得的2-甲基戊-1-醇(1)出发按以下合成路线制备了标题化合物。  相似文献   
69.
单书香  杨军 《化学学报》1988,46(10):1045-1048
研究了谷斑皮蠹性信息素的主要活性组份为14-甲基-8-十六碳烯醛, 报导了新合成路线, 其关键步骤是以2-溴丁烷的格氏试剂与1,4-二溴丁烷在Li2CuCl4存在下发生偶联反应, 制得的1-溴-5-甲基庚烷, 它与金属锂、CuI和CH≡CH反应而得高纯度顺式双键构型产物, 脱保护基再经PCC氢化即得目的物14-甲基-顺-8-十六碳烯醛.  相似文献   
70.
昆虫性信息素;粉蠹虫性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