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5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化学   84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90篇
综合类   64篇
数学   2496篇
物理学   41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应用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区间三角模糊多属性决策模型,对三江平原六大分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风险预警和评估.评估结果与前人吻合,可为有关决策部门采取相应降低环境风险的措施提供参考.实例验证表明,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更好的评价效果,为有关环境风险决策部门对地下水风险预警和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2.
张自勇 《中学数学》2012,(11):87-88
数学课上,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组题,分别交给两个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做,做完后说说这组题的意图是什么,并谈谈自己的解题体会.  相似文献   
63.
问题设集合A={1,-1},B={1},从集合A到集合B能建立多少个映射?解由于A中1,-1只能与B中的1对应,根据映射的概念从A到B只能建立1个映射.我对上述解法产生了疑问.我是这样想的:从A到B能建立很多函数,比如:f1:A→Bx→x2;f2:xA→→|Bx|;f3:xA→→1B即f1(x)=x2,f2(x)=x,...  相似文献   
64.
2012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预赛第19题为如下的一个解析几何问题:设P为椭圆x^2/25+y^2/16=1长轴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引斜率为k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PA|2+|PB|2的值仅依赖于k而与P无关,求k的值.  相似文献   
65.
余书胜 《数学通讯》2012,(Z1):46+104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让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高考考点.其实,只要经过认真的知识积累和平时的反思总结,解决解析几何题也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本文介绍一道解析几何轨迹问题的四种解法,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  相似文献   
66.
康宇 《中学生数学》2012,(10):15-16
对寻求某些量的变化范围问题,其题设中的不等关系常常是隐性的.因此,如何揭示题设中的不等关系,就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常见的椭圆问题的剖析,概括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规律.以资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67.
68.
分别用CTF和反应堆蒙卡程序RMC对BEAVRS基准题进行全堆精细建模,由RMC统计径向及轴向功率分布并作为CTF的功率输入。利用CTF的区域分解技术,进行BEAVRS全堆pin by pin子通道计算,采用193个核并行计算,耗时268 s,得到了精细的燃料棒中心及表面温度、冷却剂温度及密度、空泡份额、包壳温度等重要参数,验证了CTF进行全堆子通道计算的高效性及可靠性,为实现基于RMC和CTF的核热耦合计算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9.
某结构在试验中,经历了持续时间很短的出水过程,试验中获得了该状态下关键位置响应的时间历程,需进行结构试验环境适应性分析。本文将杜哈梅卷积积分离散化,推导了时域内载荷与响应之间的传递函数矩阵;基于该传递矩阵的逆运算发展了一种时域内载荷识别方法,该方法在数值仿真过程中往往出现累计误差过大导致不收敛的现象,研究分析发现这属于反问题中典型的不适定性问题,并采用最速下降法有效克服了该不适定性问题;同时还考察了该算法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识别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正弦、随机、半正弦冲击等多种载荷均获得了较准确的识别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便于复杂工程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70.
指出了近年物理中考实验探究命题中的某些弊端并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