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化学   887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51篇
综合类   68篇
数学   456篇
物理学   44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1H NMR、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考察了七元瓜环(Q[7])对2'-羟基查尔酮(CET)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Q[7]与CET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包结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得的结合稳定常数分别为1.0248×10~6和1.253×10~6.相溶解度法研究结果表明,当Q[7]的浓度为1×10~(-3)mol/L时,可使CET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52倍.紫外吸收光谱随时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Q[7]使CET的稳定性增加3.5倍.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ABTS法)考察了Q[7]对CET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发现CET@Q[7]包结配合物以及游离CET均对ABTS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IC50值分别为3.4×10~(-5)和2.4×10~(-5)mol/L,表明Q[7]不仅能增加CET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同时对CET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2.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激光闪光光解(LFP)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8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嘧啶衍生物(PDs,其中PDs A 5-FU为成药,PDs B-H为实验室自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激光闪光光解技术分析了PDs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PDs A和B为静态猝灭,PDs G和H为动态猝灭.用双倒数曲线法得出5种PDs与H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在测定条件下5种PDs与载体结合位点数均为1,且均以弱结合力结合,通过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推测出PDs B,C和E与HSA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PDs A和D与HSA之间的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结果与其一致.根据F9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FRET)分析了HSA和PDs之间的结合距离(r),其结果均小于4 nm,符合能量转移理论.进一步利用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光谱考察了PDs与HSA结合过程中HSA空间构象的变化,结果显示,仅PDs A和C对HSA的芳香族氨基酸周围的疏水性略有增强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HSA可以作为优良的载体来运输和储存PDs A~E,这为嘧啶衍生物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3.
本文合成了配合物[Cu(pcba)2·(phen)(H2O)] (pcba =对氯苯甲酸,phen = 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90 98(2) nm,b=1.072 40(4) nm,c=1.487 19(6) nm,α=100.613(3)°,β=95.239(3)°,γ=108.334(3)°,Z=2,Dc=1.638 g·cm-3,F(000)=582,最终结构残差因子R1=0.035 9,wR2=0.089 1。采用紫外及荧光研究了配合物和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静态猝灭HSA荧光,可求得配合物与HSA的猝灭常数Ksv=2.35×105 L·mol-1,猝灭速率常数Kq=2.35×1013 L·mol-1·s-1,结合常数为Ka=2.14×1013 L·mol-1,结合位点n=2.37。同时,研究了配合物对胃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la和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3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血压患者头发中锌铜钙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血压患者45例及健康对照者34例头发中锌、铜、钙、镁的含量。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头发中锌、铜、钙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镁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揭示体内锌、铜、钙、镁元素含量与高血压发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5.
以七元瓜环(Q[7])和新型椭圆型改性瓜环———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TM eQ[6])为主体,4,4′-联吡啶的盐酸盐(44)以及N,N′-二甲基4,4′-联吡啶的盐酸盐(dm44)为客体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44及dm44作用体系中,客体为了更有效地被主体Q[7]包结,在Q[7]内腔中呈倾斜状分布的几率最高.用核磁共振、循环伏安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印证和补充,验证了TM eQ[6]与客体44及dm44可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维的自组装超分子结构.核磁共振以及循环伏安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观察到Q[6]与客体44及dm44的明显作用,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证实,Q[6]与客体44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比较主客体的结构特征,该作用体系也可能存在自组装的一维超分子结构等多种作用形式.  相似文献   
36.
采用稳态荧光、瞬态荧光及量子化学计算等手段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APBT)在不同溶剂中的质子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及质子化对APBT的质子转移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超分子作用的考察,发现七元瓜环(CB[7])的加入对APBT质子转移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APBT与CB[7]能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同时测定了包合物的结合常数等热力学参数。此外,核磁共振氢谱和包合物的理论计算表明APBT分子进入了CB[7]的疏水空腔。  相似文献   
37.
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和以环己烷为溶剂的可极化连续模型(PCM),研究了2-[2-(1 H-pyrrol-2-yl)-cyclopent-1-enyl]-pyridine(7-HB)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7-HB分子被光激发到Franck-Condon区域后,在第一光学亮态(S_1)上会发生一个超快的从Normal(N)式到Tautomer(T)式的质子转移反应,其反应的能垒仅有0.05eV.此外,在相同计算水平下,还研究了7-HB分子的吸收和发射光谱,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8.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水溶性七甲川吲哚菁染料,测试了染料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中的吸收和荧光光谱性质.结果表明:染料的最大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值(乙醇中)分别是796nm和813nm.随着溶剂的黏度增大,染料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CTAB形成胶束前,随着CTAB浓度的增大,染料的吸收...  相似文献   
39.
含有机硒的七甲川菁染料是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的近红外(IR)荧光探针, 能在生理条件下高灵敏、高选择性地监控过氧化氮. 本文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方法研究其光物理性质和PET机理.结果表明, 在激发态, 荧光母体发生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到最低非占有分子轨道(LUMO)的电子跃迁, 识别基团上的HOMO轨道能级提高到荧光母体的单电子占据的HOMO轨道能级之上, 并向其转移一个电子, 使激发态电子回落过程受阻而导致荧光部分淬灭. 硒被氧化后, 识别基团上的HOMO轨道能级降低, PET过程被阻断, 荧光发射恢复. 研究进一步证明, PET效应来自于识别基团上苯胺N原子的p电子, 它的电子转移能力受到其对位苯硒基的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产生了荧光信号的“开-关”作用.  相似文献   
4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吡啶醚和脱氧吡啶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翁建平  廖瑛  余斌杰 《色谱》1997,15(6):521-523
尿中吡啶醚(pyridinoline,PYD)和脱氧吡啶醚(deoxypyridinoline,DPD)是骨代谢特异的生化指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尿中PYD和DPD的测定方法。尿液用6mol/LHCl水解后,以纤维素CF1小柱提取,然后用HPLC测定;色谱系统为Spherisorb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组成为15%甲醇添加0.1%七氟丁酸,流速为1.2mL/min。系统的检测限:PYD为10nmol/L,DPD为7nmol/L;回收率:PYD为91.5%,DPD为106.1%;日内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