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3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在《作为生成过程的学习》一文中最早提出“生成学习”的概念;国内最早明确提出生成性教学思想的是叶澜教授,她于1997年率先提出生成性教学思想.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同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2.
微话题一般指小的讨论的主题.笔者在初中数学中引入微话题是对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选择契合的微话题.微话题探讨式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围绕微话题进行探讨,教师多听少说,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通过追问等方式参与探讨,进行相机引导,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再发现进行自主建构,从而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邻补角与对顶角”为例谈谈如何以“微话题探讨式  相似文献   
3.
王小林 《中学数学》2014,(22):33-35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应当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这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那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一节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圆的对称性(1)"一课,阐述如何分析学生已有知识  相似文献   
4.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课堂上很多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就随之产生了,  相似文献   
5.
优化弹性预设的教学观直指探究课堂活力缺失的症结,其优化策略核心是基于“生命课堂”理念的预设弹性和实效性优化。教学实践中发现,优化弹性预设激活探究活力的策略要点包括拓展预设情境的问题空间、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的层层预设铺垫、以思维升华为灵魂立体预设引导。  相似文献   
6.
龚平  汪坤 《系统科学与数学》2022,(11):2874-2885
文章关注一类具有符号有向图的异质非线性分数阶多智能体系统的预设时间二部一致性跟踪问题.通过引入一类具有广义性质的时变函数,设计了一类基于时变函数的预设时间分布式控制器,以一种完全分布式的方式分别实现了异质线性和异质非线性分数阶多智能体系统的精确预设时间二部一致性跟踪.该预设时间可以通过时变函数预先设定,且不依赖于任何初始值和参数.最后,用实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生本教学,强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探究,要注重学生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要想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自主性探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教师主导作用中的一个方面--课堂教学情境的预设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三复习课以解题教学为核心,精心选题很关键,高考试题常是备课者青睐的对象.对于高考题要认真研究,精心钻研,克服就题论题,将其问题一般化.有意“出轨”,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更能激发师生的探究精神,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体验成功的快感.下面以笔者教学过程的几个案例介绍有意让预设“出轨”带给师生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朱伟 《物理通报》2013,(4):46-49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方法,成为一个共性的问题.面对学生薄弱的解题能力,预设题目的做法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二问法"的引入,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考的切入点,让正确的思想生根发芽,最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得到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虽然大家都知道新课程理念强调人的发展,要更多的强调课堂的生成性.但是多年形成的老的教学观还是难以颠覆,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上,不在少数的老师上课、备课的实际核心思想还是以教师为主,以预设为主,以完成所谓“教学目标”作为核心任务.对于学生的课堂生成,鲜有考虑.导致物理课堂教学最终落实的是知识传授和解题技巧,落空的是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因此,我们仍然要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继续披荆斩棘,正确认识和把握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从思想上接纳新的教学观和新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