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化学   37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87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514篇
物理学   2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嘧啶类、硫脲类化合物大多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活性。为了寻找更为优秀的杀菌剂新品种,选用含氮杂环取代嘧啶与烷氧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4个取代嘧啶基硫代脲酸酯,其中12个化合物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结构组成经元素分析、IR及1HNMR确认,并测定了它们对5种植物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活性。这些参数对合成和筛选新的活性化合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槐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主要用于抗炎、止血、抗病毒等作用。就槐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效成分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3.
激光加工微凹坑轴表面对唇形密封泵吸及摩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轴表面形貌对径向唇形密封泵吸作用及摩擦特性的影响,利用Nd:YAG固体脉冲激光对旋转轴表面进行微凹坑织构化处理,在油封密封试验机上,针对不同转速、不同表面形貌等工况,完成了一系列对比试验,获取了试验过程中的泵吸量、摩擦力以及密封圈温升等参数.并通过扫描电镜对试验后各密封唇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角形微凹坑顶点朝向油液侧的表面能够增强泵吸作用,且转速对泵吸率影响很大,而其他形状和参数的微凹坑表面不利于泵吸作用的产生;与未织构面相比,圆形凹坑面积占有率为7%和21%的表面具有良好的减摩效果,三角形凹坑顶点沿周向的两表面间减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4.
Actinomycin D (AMD) is an anticancer antibiotic that can bind selectively to both double-stranded and single-stranded DNA, and this binding greatly enhances DNA photosensitization. Using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in combination with spin trapping techniques, a systemat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ed in the photosensitization process of AMD. It was found that 1O2 and O2- are important reactive intermediates either insolution or in DNA complexes, and the generation of these species is in competition.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photodynamic action of AMD proceeds via two pathways: energy transfer (type Ⅰ mechanism) and electron transfer (type Ⅱ mechanism). 1O2 is the main product formed via energy transfer reaction in solution while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the excited states of AMD and DNA becomes the predominant pathway in DNA complexes.  相似文献   
995.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芦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稀硫酸介质中,微量芦丁对高碘酸钾氧化玫瑰桃红R褪色反应有明显的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微量芦丁的动力学光度新方法。选定了最佳条件并测定了反应动力学参数,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0.4μg mL,检出限为5.0×10-9g mL。方法已用于槐米和芦丁片剂中芦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6.
水性聚氨酯硬段含量对其氢键相互作用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硬段,合成了水性聚氨酯。 研究了硬段含量(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性、膜耐热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 当硬段质量分数低于26%时,乳液贮存稳定性较差。 随着硬段含量增加,聚氨酯膜拉伸强度迅速增加,断裂伸长率略有降低;红外光谱显示,自由的N-H伸缩振动峰强度减弱,氢键化N-H的振动峰强度增加;同时C=O伸缩振动峰整体向低波数方向移动,C=O伸缩振动峰峰形有明显的变化;DSC测试在50~125 ℃出现明显的氢键解离现象,吸热峰增强,证实了氢键作用力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 TG测试表明,水性聚氨酯硬段和软段分步解离,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硬段分解温度降低,水性聚氨酯耐热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97.
曾涵  赵淑贤  李亚薇 《应用化学》2010,27(4):478-483
合成了一种新的腐蚀抑制及广谱抑菌剂: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与N-烯丙基-1-苯甲酰基-3-苯基-4,5-2H-4甲酰胺基吡唑(BPCP)的共聚物PNIPAM-Co-PBPCP。 分别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该共聚物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N80钢片化学腐蚀的抑制作用以及共聚物分子在N80钢片表面的吸附行为;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共聚物对各种菌类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5~7.0 g/L的范围内该共聚物对N80钢片的酸腐蚀的抑制效果随缓蚀剂浓度增大而增强;最大缓蚀效率(90.3%)时的缓蚀剂质量浓度为6.0 g/L,仅为文献报道共聚物用量的1/2左右,为小分子缓蚀剂1-苯甲酰基-3-苯基-4,5-2H-4-羧基吡唑(NABPPAA)用量的1/10。 在以上质量浓度范围内共聚物分子在N80钢片表面的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其吸附热为30.4 kJ/mol。 该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缓蚀效能热稳定性,在25~80 ℃的范围内缓蚀效率保持在80%以上且无明显变化。 据此可以判断,共聚物分子在N80钢片表面上以化学吸附为主。 结果还表明,共聚物分子具有广谱抑菌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以及沙门氏菌等多种菌类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998.
使用多齿希夫碱配体 H4L(H4L=N'',N″-((1E,1''E)-(1,10-菲咯啉-2,9-二酰基)双(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酰肼))与 Tb(acac)3·2H2O反应(acac-=乙酰丙酮根),通过溶剂热法,设计并合成了一例结构新颖的双核铽配合物[Tb2(L)(H2L)]·2CH3OH·CH3CN (1),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结构、荧光性质及生物活性。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主要含有2个Tb离子和2个失去不同质子的配体离子(L4-和H2L2-)。中心Tb1和Tb2离子都是九配位的,其几何构型呈现扭曲的呼啦圈形。固体荧光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室温下表现出Tb离子的荧光特征发射峰。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与配体H4L和稀土离子相比较,配合物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凝胶电泳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  相似文献   
999.
1000.
The statistical behaviours of different entropy generation mechanisms in the head-on interaction of turbulent premixed flames with a chemically inert wall withi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s have been analysed using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data. The entropy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ase of head-on premixed flame interaction with an isothermal wall is compared to that for an adiabatic wall. It has been found that entropy generation due to chemical reaction, thermal diffusion and molecular mixing remain comparable when the flame is away from the wall for both wall boundary conditions. However, the wall boundary condition affects the entropy generation during flame-wall interaction. In the case of isothermal wall, the entropy generation due to chemical reaction vanishes because of flame quenching and the entropy generation due to thermal diffusion becomes the leading entropy generator at the wall. By contrast, the entropy generation due to thermal diffusion and molecular mixing decrease at the adiabatic wall because of the vanishing wall-normal components of the gradients of temperature and species mass/mole fractions. These differenc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overall entropy generation rate during flame-wall interaction, which suggest that combustor wall cooling needs to be optimi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thermodynamic irrevers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