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1379篇
化学   2059篇
晶体学   38篇
力学   137篇
综合类   75篇
数学   351篇
物理学   110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对钴掺硫化锌周围的品格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得到了钴杂质周围的晶体结构、电子态密度分布和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由于Co原子掺入ZnS晶格常数减小,导致晶格畸变;带隙变窄;吸收峰展宽至更长波长区域.  相似文献   
22.
23.
桥环化合物环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丽娟 《大学化学》2002,17(5):48-51
总结了 7种计算桥环化合物环数的方法。重点介绍了由A .Srikrishna提出的一种简便方法 ,并将此法应用于有机杂环化合物环数的确定 ,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4.
在长脉冲高功率微波源研究中关键的部件是二极管,由于阴极爆炸发射产生的阴极等离子体的热扩散,为防止二极管短路,长脉冲二极管通常比一般二极管阴阳极间距大,尺寸也相应较大。原有的长脉冲加速器使用的二极管如图1所示,这也是美国BANSHEE加速器采用的二极管结构。使用的二极管是为满足L波段高功率微波器件的需要,产生电子束电压500kV,电流3kA,脉宽1.5μs,束截面内外径为φ5.7,φ7.3cm。现在为了满足开展S波段相对论速调管研究需要,设计了新的小型化二极管,产生电子束环内外直径约φ4.3,φ3.7cm。  相似文献   
25.
26.
结构参数X的计算方法及与分子总键能和生成焓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借助于电负性I和有效主量子数ni*定义了有效价电子数Zi′。由Zi′n*i及成键电子数mi定义的原子结构参数δi和分子结构参数X被计算。发现AmBn型分子的X相似文献   
27.
硅杂环丁烷在有机硅化学中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小分子环系化合物。由于硅杂环丁烷和环丁烷的环张力相似,因而显示出较高的反应活性。例如能与某些试剂作用,生成开环产物;在光解或热解条件下,产生具有Si=C结构的高活性中间体,可用以合成多种有机硅化合物。  相似文献   
28.
本文研究了用长光路光度法测定痕量硒。在酸性溶液中,Se(Ⅳ)催化KClO3氧化苯肼成偶氮离子,继而与变色酸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硒含量在1.0×10-9~2.0×10-7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巯基棉分离后,测定中药材中总硒,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9.
Tb~(3 )在MO(M=Ca,Sr)中的长余辉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目前仍在许多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1].此类材料与其他光致发光材料具有相同的发光性能,只是更注重其发光的衰减过程和热释光性能.如,ZnS:Cu作为黄绿色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在1992年以前是余辉性能最好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一直处于发光研究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30.
β—环糊精键合固定相的制备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天宝  吴邦桂 《分析化学》1991,19(11):1257-12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