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410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187篇
数学   58篇
物理学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巯基乙酸自组装膜DNA电化学传感器对转基因NOS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转基因植物中常用的根癌农杆菌终止子(NOS)为检测对象, 将巯基乙酸自组装于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乙酸自组装单分子膜, 再利用乙基-(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活化作用将NOS探针ssDNA序列固定于金电极表面形成NOS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以亚甲基蓝(MB)为杂交指示剂, 对NOS靶基因相关序列进行了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2.
DNA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彦庆  张剑  张高勇  王红霞 《化学进展》2006,18(11):1440-1445
本文综述了DNA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利用荧光显微镜、动静态光散射、相图及浊度等方法对DNA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观察与形成复合物的表征。由于两性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可以实现在特定pH范围通过静电作用诱导DNA构象发生线圈状向小球状的不连续转变,并可通过调节溶液pH值、离子强度等实现对DNA-两性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稳定性的调控。DNA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在非病毒基因载体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极富潜力、用于替代传统化学治疗的方法,为先天性遗传疾病和严重后天获得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富有前景的新途径。有效释放是基因高效表达的关键,将降解基团引入基因载体可有效地提高基因释放效率,且降解后的小片段更易代谢排出体外,从而有效降低细胞毒性。本文依据材料结构及制备方法对新型聚酯材料进行分类,从转染效率、细胞毒性以及降解性能方面综述了可降解聚酯类基因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藻蓝蛋白β亚基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构建相容的3种重组质粒pET—cpcB(C155Ⅰ)、pCDFDuet—cpeS和pACYCDuet—hol—pcyA,将裂合酶基因cpeS、血红素氧化酶基因hol、藻蓝胆素合成酶基因pcyA和藻监蛋白β脱辅基蛋白基因cpcB(C155Ⅰ)共同转入大肠杆菌.通过色素蛋白锌电泳和光谱检测,结果表明产生了有生物活性的CpcB(C155Ⅰ)-PCB.而在裂合酶基因cpeS不转入大肠杆菌的情况下,大肠杆菌内只有7.6%的CpcB(C155Ⅰ)-PCB产生.实现了大肠杆菌内藻蓝蛋白β亚基84位半胱氨酸残基与PCB连接,为进一步在大肠杆菌内合成天然的藻蓝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运用PCR技术和相关生物软件,对大头蛙Limnonectes kuhlii和脆皮大头蛙Limnonectes fragilis的线粒体coⅠ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合GenBank上已公布的无尾目10个科22个物种的同源序列,以爬行纲楔齿蜥Sphenodon punctatus和密河鳄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为外群,基于核苷酸序列(选取前两位密码子)和氨基酸序列两种数据形式,分别构建NJ树和MP树.结果表明:系统树将无尾目10个科分为两大支,一支为新蛙亚目Neobatrachia的5科15个物种,一支为古蛙亚目Archaeobatrachia的5个科9个物种(其中包括锄足蟾科Pelobatidae和负子蟾科Pipidae),并推测这两个亚目均为单系群.古蛙亚目一支内的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与铃蟾科Bombinatoridae亲缘关系较近;新蛙亚目内蟾蜍科Bufonidae与雨蛙科Hylidae,蛙科Ranidae与树蛙科Rhacophoridae两两亲缘关系较近.蛙科中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与大头蛙属3个种首先形成姐妹群,表明其较近的亲缘关系,同时推断大头蛙与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 fujianensis亲缘关系近于脆皮大头蛙.  相似文献   
56.
刘治平 《运筹学学报》2021,25(3):173-182
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医学组学数据亟需处理与分析,基于运筹优化的生物信息学方法是有效解析高维生物医学数据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在基因调控网络推断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类型的转录组学数据和研究目的,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基因调控网络推断方法,主要包括先验基因调控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基于条件互信息的因果网络推断、基于微分方程的动态基因调控网络推断、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协同作用的网络推断以及基因调控网络活性评价等,并展望了基因调控网络推断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7.
叶纬明  吕彬彬  赵琛  狄增如 《物理学报》2013,62(1):10507-010507
近年来,自组织振荡网络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的基因调控网络即是其中的一种.本文研究了少节点基因调控网络的控制问题.运用多相位超前驱动方法对该种网络进行调控,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网络的控制效率.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对于少节点基因调控网络,当系统参数确定时,网络的有效控制率可以达到95%以上(10节点网络);当系统参数不确定时,控制的效率也非常高.  相似文献   
5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genotype selection model subjected to both a multiplicative coloured noise and an additive coloured noise with different correlation time τ1 and τ2 by means of the numerical technique. By directly simulating the Langevin Equation,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1) The multiplicative coloured noise dominates,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ve coloured noise is not neglected in the practical gene selection process. The selection rate μ decides that the selection is propitious to gene A haploid or gene B haploid. (2) The additive coloured noise intensity and the correlation time τ2 play opposite roles. It is noted that α and τ2 can not separate the single peak, while can make the peak disappear and ~-2 can make the peak be sharp. (3) The multiplicative coloured noise intensity D and the correlation time τ1 can induce phase transi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y play opposite roles and the reentrance phenomenon appears. In this case, it is easy to select one type haploid from the group with increasing D and decreasing τ1.  相似文献   
59.
最近,位于深圳的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传出消息,该所王俊和同事通过绘制中国各地桑园的11个野蚕和29个家蚕品系的基因图谱,对比发现家蚕竟有83%的基因变异。王俊说,家蚕独特的基因结构使其与野蚕差异巨大,这说明家蚕只经历了短期驯化。他们确定了与家蚕幼虫特征变化有关的354个基因,包括吐丝、生殖和代谢等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60.
蚕豆叶绿体DNA属无反向重复顺序类型,这种类型的16s rRNA基因的一级结构本文属首次报道。我们采用了洪国藩的非随机DNA顺序测定法,测出蚕豆叶绿体16s rRNA基因金长为1491bp。通过比较及遗传距离图的构建表明蚕豆16SrRNA基因的变化速率比具有反向重复顺序类型的烟草、油菜及玉米的要快,说明反向重复顺序具有降低反向重复顺序内的DNA变化速率的功能。同时我们的结果也支持了Kolodner等人关于反向重复顺序能重组交换进行异源修复的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