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13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物理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is work aim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nanoparticle-enzyme interactions and how such interactions affect starch based soil removal. Silica and laponite are used as the model nanoparticles, and s-amylase is employed as the model enzy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nanoparticles and enzyme are added simultaneously, laponite enhances the enzyme performance toward starch soil removal, whereas silica imposes a small effect on the enzymatic activity towards the same soil substrates. However, when nanoparticles are added first, the enzyme activity is not affected much by laponite but is hindered significantly by silica nanoparticles. Furthermore, sequential addition of the enzyme followed by silica nanoparticles improves soil removal. Electron microscopic analyses, measurements of the enzyme activity in suspen- sions of nanoparticles, and particle size characterisation suggest that dense coverage of soil surface by the silica nanoparticles be likely a mechanism for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hindrance of soil removal when silica nanoparticles are added before enzyme.  相似文献   
72.
含碳丰富的秸秆在无氧或限氧的条件下低温热解后得到生物炭可施入土壤,有利于缓解秸秆处理压力、减少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改良土壤。在重要的农粮基地辽宁潮棕壤上布置了生物炭还田试验。玉米田施用不同量的生物炭(0,360,1 800和3 600 kg·ha-1)一个生长季后,研究土壤有效磷(P)、有机P和全P含量的变化,并采用荧光共轭物质作为测定底物,通过酶解产生荧光物质研究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到土壤后,土壤有效P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升高、有机P和全P的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其原因是生物炭携带有效P而引起的。碱性磷酸单酯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适量生物炭处理(1 800 kg·ha-1)可显著增加酸性磷酸酶,而高量生物炭处理(3 600 kg·ha-1)对酸性磷酸酶略有抑制,可能是生物炭自身的偏碱性使土壤pH值增大所致。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磷素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是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3.
对近30年的总巯基检测试剂比色法的发展进行了综述.简要概述了总巯基检测试剂比色法的反应原理、反应动力学性质,并总结概括了其在巯基活性测定、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和作为SERS探针等方面的应用.了解和掌握了此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动态,为相关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四种镍酶即尿酶、含镍氢酶,甲基辅酶M还原酶和一氧化碳脱氢酶的主要性质,并对与这些酶活性中心密切相关的模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75.
在二乙二醇单丁醚(DGBE)/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以二茂铁(Fc—H)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湖北毛坝漆树漆酶的活性无副产物干扰.该方法简便、准确、易行.考察了漆树漆酶对29个单取代二茂铁衍生物(Fc—R)和左旋多巴的催化氧化反应,发现了漆酶14个新的底物,并讨论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76.
冷却与低温保存对小麦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小麦酯酶作为检测农药残留量生物传感器的生物敏感元件的可行性,研究了小麦酯酶在室温(20℃)和4℃保存时、在经历低温后及在液氮中保存后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显示,小麦酯酶在室温和4℃保存时,其活性衰退较快,有必要对其进行低温保存;在液氮中停留20min或保存34h后,小麦酶活性仍能维持很高;在液氮中保存8天,活性仍有97.5%。  相似文献   
77.
海螺酶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从食草性海螺粒蝾螺和锈凹螺中制备海螺酶的方法,并且初步研究了酶的组分、性质及其在海藻生产上的应用。酶学分析表明:两种海螺酶均为复合酶,含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褐藻酸酶、几丁质酶、α-和β-半乳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同时研究也表明除β-葡萄糖苷酶、α-和β-半乳糖苷酶外,大部分酶的最适pH在6-7之间。用复合酶I(粒蝾螺酶)和复合酶Ⅱ(锈凹螺酶)溶液分别水解条斑紫菜、海带组织,均获得大量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将获得的单细胞在改进的PES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正常分裂、长成正常的植株。在实际生产上,将获得的大量紫菜单细胞附着于尼龙网上,经过实验室短期培养再移于海中可长成正常叶状体,初步表明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郭保章 《结构化学》1995,14(5):378-383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在多个学科领域内工作过,硕果累累。本文主要介绍他近期(1972-1995)在原子簇结构化学研究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9.
Four new ternary complexes: [Cu(IP)(L-Val)(H2O)]ClO4·1.5H2O(1), [Cu(IP)(L-Leu)(H2O)]ClO4(2), [Cu(IP)(L-Tyr)(H2O)]ClO4·H2O(3) and [Cu(IP)(L-Trp)(H2O)]ClO4·1.5H2O(4)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zed by elementa/analysis, molar conductivity,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cyclic voltammetry, where IP=imidazo[4,5-f][1,10] phenanthroline, L-Val=L-valinate, L-Leu=L-leucinate, L-Tyr=L-tyrosinate and L-Trp=L-tryptophanate. Complex 3 was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which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rnbic space group P21212 in a unit cell of dimensions a=3.0567(4) nm, b=0.74079(9) nm, c= 1.06198(13) nm, V=2.4047(5) nm^3, Z=4,μ=0.1084 cm^-1. The SOD-like activities of catalytic disrnutation of superoxide anions (O2^-· ) by the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modified nitroblue tetrazolium (NBT) photoreduction. The IC50 values of complexes 1, 2, 3 and 4 are 0.072, 0.147, 0.429 and 0.264 μmol·L^-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80.
法芸  张金玲  赵海杰  刘会洲 《色谱》2019,37(3):274-278
该文对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和酶活性测定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溶剂沉淀法、柱层析法、磁性微球吸附法、膨胀床法、反相胶束法、三相分割法等分离方法。对酶活性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提出了将核酸适配体识别技术用于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和酶活性测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