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13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物理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广泛应用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其光照后HRP酶活性变化的机理还未见报道。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同步荧光、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光对HRP催化活性及酶活变化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射HRP可促使其发生还原反应,同时其催化活性会发生变化。UV-Vis吸收光谱数据显示,光照射后HRP的Soret带403 nm最大吸收峰红移、Q带498 nm处氧化峰强度下降,说明经光照射HRPFe(Ⅲ)被还原为HRPFe(Ⅱ)。不同波长对光照还原影响程度为280 nm>254 nm>498 nm>403 nm;酶活为403 nm>498 nm>254 nm>280 nm;280 nm波长光照射下,Phe,Trp,Tyr和Cys四种游离氨基酸以及谷胱甘肽的加入均对光照还原有促进作用。酶活性与光照还原程度紧密相关,因Fe(Ⅱ)无法提供空轨道与H2O2配位,所以光诱导Fe(Ⅲ)还原导致酶活下降。同步荧光和圆二色光谱揭示了光照还原后HRP血红素的构象发生了变化,构象的变化也是光诱导酶活变化的原因之一。紫外光影响酶活性下降的因素为光照引发活性中心Fe(III)还原,蛋白质构象变化的贡献。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光对含血红素蛋白(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不同花期杏、苹果花内蜜腺的糖含量和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蜜腺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其外输出量均在盛花期达到最大;不同花期两种蜜腺蔗糖酶、α,β-淀粉酶和过氧化物同功酶活性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并讨论了两种蜜腺糖含量和酶活性的相对差异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微孔板荧光法对土壤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共轭物质作为底物,将96微孔板和荧光检测法结合进行稻-麦轮作系统CO2倍增条件(FACE)下土壤两种糖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探讨了微孔板结合荧光法测定糖酶活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可以灵敏的检测到土壤稀释液中的糖酶活性,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好(变异系数最大为4.879%)。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相比,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土壤糖酶活性测定方法。CO2倍增条件下土壤木聚糖酶活性高于自然条件,且在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及水稻的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CO2浓度升高提高作物的生长代谢水平,进而影响微生物活性造成土壤木聚糖酶活性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在CO2倍增条件下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土壤纤维素酶在短时期内对CO2增加的响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4.
梁龙辉  夏俊美  刘昌财  刘石磊 《色谱》2021,39(3):260-270
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是一类重要的蛋白毒素,该类毒素大都具有一对二硫键连接的A-B链结构特征,B链具有半乳糖结合特性,能够与真核细胞膜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将具有N-糖苷酶活性的A链导入细胞,与核糖体特定位点发生脱嘌呤作用使核糖体失活,最终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展现出细胞毒性。Ⅱ型RIPs毒素毒性极强,来源于植物的蓖麻毒素(ricin)和相思子毒素(abrin)的毒性分别是神经性毒剂维埃克斯(Vx)的385倍和2885倍。同时,该类毒素来源广泛、易于制备、稳定性好,成为一类潜在化生恐怖战剂,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其中蓖麻毒素作为唯一的蛋白毒素被收录于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控清单。近年来发生的多次蓖麻毒素邮件恐怖事件,进一步促进了有关Ⅱ型RIPs毒素的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鉴定技术的发展。剧毒性Ⅱ型RIPs毒素的检测鉴定方法主要涉及免疫分析法为代表的特异性识别和生物质谱分析为主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以及基于脱嘌呤反应活性和细胞毒性的毒素活性检测方法。基于抗原-抗体作用的免疫检测法及基于寡核苷酸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检测法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势,但对于复杂样品中高度同源蛋白的检测,易产生假阳性结果。随着生物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喷雾离化(ESI)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化(MALDI)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准确鉴定,不仅能够提供蛋白毒素的准确分子量和结构序列信息,而且能够实现准确定量。酶解质谱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鉴定方法,通过酶解肽指纹谱分析,实现蛋白毒素的准确鉴定;对于复杂样品中蛋白毒素的分析,通过多种蛋白酶酶解策略获得丰富的特异性肽段标志物,然后进行肽段标志物的靶向质谱分析从而获得准确的定性及定量信息,方法有效提升了Ⅱ型RIPs毒素鉴定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免疫分析法和生物质谱法能够准确鉴定Ⅱ型RIPs毒素,但无法识别毒素是否还保持毒性。对于Ⅱ型RIPs毒素的活性分析,主要包括基于N-糖苷酶活性的脱嘌呤反应测定法和细胞毒性测定法,两种方法均可实现毒素毒性的简便、快速、灵敏的分析检测,是Ⅱ型RIPs毒素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该类毒素的高度敏感性,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对相关样品中Ⅱ型RIPs毒素的分析提出了唯一性鉴定的技术要求。该文引用了Ⅱ型RIPs毒素及其检测方法相关的70篇文献,综述了以上Ⅱ型RIPs毒素的结构性质、中毒机理及典型剧毒性Ⅱ型RIPs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潜力进行了总结,并结合OPCW对Ⅱ型RIPs毒素唯一性鉴定的技术需求,展望了未来Ⅱ型RIPs毒素检测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5.
应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及酶活性检测等方法研究了葛根素与α-糜蛋白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葛根素对α-糜蛋白酶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猝灭,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力,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测得葛根素在α-糜蛋白酶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67 nm;通过圆二色谱(CD)光谱研究表明葛根素能够引起α-糜蛋白酶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酶活性试验表明葛根素可作为α-糜蛋白酶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6.
成年小鼠每天腹腔注射0.28mmol/kg剂量的LaCl3、La-DTPA、TbCl3和Tb-DTPA生理盐水溶液,连续三天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LaCl3使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LPD)水平升高,超氧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而TbCl3的影响不明显;LaCl3和TbCl3均显著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同样剂量La-DTPA和Tb-DTPA对上述三项指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分别以海藻酸钙和砂子为载体,采用包埋和吸附技术固定化MethylomonasZ201细胞.以丙烯环氧化为指标反应,系统研究固定化对MethylomonasZ201细胞MMO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包埋细胞,合适的负载量和粒径为保留较高MMO活性所必需.砂子对细胞的吸附能力中等.外源性电子给体甲酸钠对游离和固定化细胞的MMO活性影响不同.固定化细胞的最适pH值和温度与游离细胞相同,但活化能降低.固定化细胞保留游离细胞MMO活性的60—70%,操作稳定性、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喷墨对其行为、生长、存活及酶活的影响, 采用单因子试验法, 进行了喷墨虎斑乌贼(喷墨组)和未喷墨虎斑乌贼(对照组)的养殖比较试验, 试验时间30d. 研究结果表明, 虎斑乌贼喷墨后会导致其体色泛白、活力下降, 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养殖30d后,对照组虎斑乌贼的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喷墨组(P<0.05); 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在试验时间≤10d时对照组显著高于喷墨组(P<0.05), 随着养殖时间延长, 2组无显著差异(P> 0.05); 喷墨组的抗氧化能力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过氧化氢酶(CAT)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喷墨组的代谢酶包括谷丙转氨酶(GP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表明, 虎斑乌贼喷墨不仅会导致其生长缓慢、存活率下降, 并且会影响其体内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9.
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茶薪菇和雪莲菇不同生长阶段的过氧化物酶、漆酶、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两种菇的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都在菌丝生长期最高。可见这两种酶在营养生长期起较大作用,对子实体形成后的影响很小。它们的蛋白酶活力变化相似:菌丝生长期高于子实体生长后期。但两种菇在漆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方面就有较大差异,从中可看出这两种菇是有一定的生理生化差异的。  相似文献   
110.
甜瓜子叶发育过程中蛋白质水平和氨同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定了甜瓜种子萌发和子叶发育过程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等酶的活性变化以及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水平的变化.在有氮或无氮下,在子叶刚出土时GS和NADH-GOGAT活性较低,随着子叶的发育,这两种酶的活性升高,两者分别于第7天和第5天达到最高,其后活性逐步降低.但是NADH-GDH呈现出相反的变化,在子叶发育的前期阶段其活性低,而后逐步升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子叶的发育而逐步降低.外源氮的加入对蛋白质水平和酶的活性具有小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