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9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化学   79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66篇
综合类   156篇
数学   1526篇
物理学   88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发现3-位稠杂环取代喹诺酮衍生物新的生物活性, 以环丙氟氯喹诺酮羧酸(1)为起始原料, 经3步反应得到3-(4-氨基-5-巯基-均-三唑)氟氯喹酮(4). 在常温加热和微波辐射条件下, 4与异烟酸缩环合反应得到中间体3-[6-吡啶-3- 均三唑[3,4-b][1,3,4]噻二唑]氟氯喹诺酮(5). 喹诺酮环上的氯原子与取代哌嗪在聚乙二醇和无机碱催化作用下发生选择性亲核取代反应, 形成相应的3-(6-吡啶-3-均三唑[3,4-b][1,3,4]噻二唑)氟喹诺酮哌嗪游离碱, 与盐酸反应得相应水溶性盐酸盐6. 同时也发现, 用1的酯化物却不能得到中间体2, 而仅得到环丙氟氯吡唑并喹啉酮(3). 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表征, 用MTT和二倍试管稀释方法评价了它们体外对CHO, HL60和L1210 3种癌细胞株及S. aureus和E.coli 2种菌株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 在合成的9个新化合物中, 化合物3和 6具有潜在的体外抑制癌细胞生长活性, 其中6的IC50均在50 mmol/L以下, 尤其是化合物6a和6d对L1210的IC50值达到8.0×10-6 mol/L以下, 显示良好的选择性和体外活性; 目标化合物体外抑菌试验有意义的发现, 虽然抑菌活性不及对照环丙沙性, 但对革兰阳性菌活性显著高于对阴性菌的活性, 这与喹诺酮药物的抗菌活性相反. 以上结果表明, 氟喹诺酮类抗菌剂的3位稠杂环取代衍生物作为新结构抗肿瘤或抗菌先导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2.
有机物结构.活性关系(SAR)和定量结构一活性关系(QSAR)技术(合并简写为(Q)SAR技术),在毒害有机物生态风险评价中,可以发挥弥补基础数据的缺失、降低昂贵的测试费用、减少动物实验、评估数据的不确定性等方面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Q)SAR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目标导向性和应用性、多学科集成性、智能性三个特点,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已经将该技术用于有机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工作中.本文总结了(Q)SAR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面向生态风险评价的(Q)SAR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模型预测的环境指标的确定,实验数据的选择方法,建立简单透明、可移植性好并可进行机理解释的(Q)SAR模型的数学方法;重点总结了模型应用域的定义与界定、离群点的诊断,并从模型的拟合优度评价、稳定性分析和预测能力评估三方面介绍了模型性能评价方法.本文对于促进面向毒害有机物生态风险性评价的(Q)SAR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3.
1 问题的提出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动物生殖器官的作用.但是脊椎动物体内存在复杂的内分泌系统,来调节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本文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完整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总结了最近的研究进展.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系统途径,影响重要激素或者受体,并最终影响动物的繁殖;也可作用于下丘脑一脑垂体.甲状腺轴途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转运、结合等过程,破坏甲状腺激素内环境的稳定而对生长发育造成危害.环境污染物也可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的合成途径,即通过非受体途径而发挥内分泌干扰物作用.水体缺氧也可干扰鱼类的内分泌系统,因此也是内分泌干扰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如组学、转基因技术等不仅可为环境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作用的危险评价提供可靠的手段而且也可揭示污染物作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1,3-二氟苯溴化产物定性分析,采用了峰面积归一化法对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正交设计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化合成条件。结果表明,通过GC—MS监测,对正交实验Z值结果分析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四氯化碳为溶剂,反应摩尔比(间二氟苯与液态溴)2:1,5℃下反应12h。产物纯度高于99.50%  相似文献   
116.
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采集了大亚湾10个采样点春、夏、秋和冬4季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的生物硅(BSi)、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源要素含量与国内外港湾相比属于中等水平;春季BSi、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0.043%;夏季BSi、TOC、TN、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1%、1.05%、0.37%、0.043%;秋季BSi、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99%、0.038%;冬季BSi、TOC、TN、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0.84%、0.11%、0.039%。根据TN/TP和TOC/TN比值判断,大亚湾沉积物为磷限制;夏季TOC主要来源于水生有机碳,冬季为混合来源。夏季表层沉积物中BSi、TOC、TN和TP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他季节;其中夏季各站位TN的含量较冬季要高,反映了夏季较高的硅藻生产力以及较丰富的地表径流。大亚湾大部分采样点TOC和TN的污染基本属于Ⅱ类,TP属于Ⅰ类,可能对底栖生物群落具有一定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研究了黄铁矿受60Coγ射线辐照后对地下水还原性环境的影响.辐照剂量率为200Gy·min-1,总吸收剂量为5×106Gy.通过分析辐照前后以及与地下水共同辐照后黄铁矿的结构和组成,发现60Co的γ射线可使地下水发生辐解反应,从而将黄铁矿氧化;但无论是直接辐照还是与地下水共同辐照,60Co的γ辐射均不改变黄铁矿的结构.黄铁矿可以消耗地下水辐解产生的氧化性产物,有利于维持处置库近场的还原性环境,提高处置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8.
SCR脱硝催化剂失活及其原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运行后的蜂窝型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催化剂和新鲜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应用红外光谱、氮气吸脱附、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等手段对新鲜催化剂及运行后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运行后催化剂表面官能团发生了变化,比表面积严重降低,载体(TiO2)产生了型变,并且催化剂表面微粒出现了团聚现象。对运行后催化剂活性降低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硝催化剂在运行过程中遭遇了突发性高温(如t> 650℃),导致活性出现劣化。此外,催化剂表面沉积物中水溶性离子及砷、磷等物质也对催化活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9.
在乙醇胺-水混合溶液中采用水热处理硫酸铜的方法制备了多结构的铜树枝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所得样品的结构和形貌;采用牛津杯法评价了其对金黄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铜树枝晶由一个长的一级中心主干和许多高度对称分布在主干两侧的二级分支结构构成,且形貌均匀;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溶剂组成对铜树枝晶的形貌有很大影响.与此同时,铜树枝晶表现出选择性的抗菌行为,对金黄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0.
β-环糊精键合蚀刻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环糊精键合蚀刻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考察了电渗流性质及其电色谱性能;其电渗流大小和方向都可调控;有效分离了碱性蛋白和硝基苯酚位置异构体;对安息香和氨基酸衍生物对映异构体能部分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