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化学   38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84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研究了红螺菌对Cu2 、Cr6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H 2.9,35℃微光厌氧条件下,菌体对40mg/L Cu2 、Cr6 最大吸附率分别为94%、83.2%.利用红外光谱、原子力成像等方法,对吸附Cu2 、Cr6 前后的红螺茵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表明,羟基峰位红移,吸附Cu2 后峰位移动为22cm-1,吸附Cr6 后移动28cm-1,其它峰没有漂移,并且峰形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吸附后菌体的主要成分及结构保持完整.原子力成像表明,吸附前胞外聚合物分散分布,吸附后胞外聚合物出现交联,形成一个新的二维网状结构,并且吸附Cu2 后的交联程度比吸附Cr6 高.  相似文献   
152.
二氧化碳存在下甲烷氧化细菌催化甲烷生物合成甲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甲烷单加氧酶和脱氢酶系的作用下,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 3011可以把甲烷氧化成二氧化碳. 在反应体系中充入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后,检测到了甲醇的积累. 混合气中CO2,CH4,O2和N2的体积比为2∶1∶1∶1时甲醇的积累量达到最大. 在超滤膜反应器中进行了连续反应,利用反应混合气产生的压力将生成的甲醇从反应体系中分离. 连续反应198 h后甲醇的积累量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3.
粘液形成菌对氯锭杀菌剂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胜  邹杉杉  钱院红 《化学通报》2014,77(10):980-984
粘液形成菌是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三大主要危害细菌之一,影响换热管壁的传热效率。本文探讨了粘液形成菌对氯锭杀菌剂的耐药性问题。结果表明,氯锭耐药菌的最低杀菌浓度比对原始菌的高2倍以上;粘液形成菌对氯锭杀菌剂的耐药性是由药物诱导引起,属于获得性耐药,且这种获得性耐药具有可逆性;粘液形成菌原始菌在高浓度氯锭冲击状态下不会产生耐药性且耐药菌株在浓度冲击下会被杀死。  相似文献   
154.
155.
菌紫质高密度偏振全息光数据存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基因改性菌紫质BR_D96N薄膜在不同偏振光记录下的全息存储特性,比较了不同 偏振态记录光和读出光对衍射像光强及信噪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偏振全息记录 相比,正交圆偏振光记录可实现衍射光偏振状态与散射噪声偏振状态的分离,得到高信噪比 的衍射像,同时还具有高的衍射效率. 以 He_Ne 激光器(633nm,3mW)为记录和读出光源 ,用空间光调制器作为数据输入元件,CCD作为数据读出器件,采用傅里叶变换全息记录的 方法,在 BR_D96N 薄膜样品60μm×42μm的面积上进行了正交圆偏振全息数据存储,达到 了2×108bit/cm2的存储面密度,并实现了编码数据的无误读出与 还原. 关键词: 菌紫质 偏振全息 光致变色 光致各向异性 高密度光存储  相似文献   
156.
利用淡水沉积物作为接种源构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苯酚对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淡水沉积物接种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电流的产生是由富集在电极表面的细菌引起的.苯酚降低了细菌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并在加入相同量葡萄糖的情况下,延长了产电时间.另一方面,实验还研究了一株从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分离出的单菌株的产电情况.该菌株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需要借助自身代谢产生有电极反应活性的中间产物才能产电.GC-MS分析表明,中间产物中有吩嗪类物质,该类物质可在该细菌细胞与石墨电极之间充当电子传递介体,实现电子从细胞向电极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7.
生物转化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近几年生物转化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介绍了1,3-丙二醇工业生产的现状、生物转化的菌种及其生产能力、生物转化1,3-丙二醇的代谢途径、甘油的同底物发酵及基因工程对菌种的改造,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8.
竹红菌甲素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光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红菌甲素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光谱;马心血红蛋白;竹红菌甲素;相互作用;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猝灭动力学常数  相似文献   
159.
柑橘中恶唑菌酮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恶唑菌酮(化学名称为3苯胺基5甲基5(4苯氧基苯基)1,3恶唑烷2,4二酮[1])是近年开发的用于防治果树和蔬菜多种病害的杀菌剂[2]。恶唑菌酮在紫外区有吸收,曾有采用甲醇为提取剂、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分析测定葡萄、麦秸中恶唑菌酮的残留量的报道[3],还有采用凝胶色谱柱和硅胶  相似文献   
160.
The single toxicity of aniline and its derivatives and the joint toxicity of the binary mixtures of aniline and each of its derivatives with the toxic unit ratios of 1:1, 1:4, 4:1 to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we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 The toxic unit and the additive index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joint toxici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joint toxicity of each of the binary mixtures of aniline and each of its derivatives is mainly simple addition of the toxicities of the two compounds. On this basis, the QSAR equation that was built from the single toxicity of aniline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toxicity of the derivatives of aniline in the mixture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was found with R^2=0. 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