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7篇 |
免费 | 412篇 |
国内免费 | 24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26篇 |
晶体学 | 11篇 |
力学 | 51篇 |
综合类 | 23篇 |
数学 | 274篇 |
物理学 | 13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942.
用大束流加速器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Zr-4合金在310 ℃和350 ℃下的质子辐照效应。当质子能量为2 MeV,在310 ℃和350 ℃下质子辐照产生原子离位损伤达5 dpa(注量率为8.5×1013 cm-2·s-1),辐照前后的明场像、高分辨相和电子衍射花样均表明:在310 ℃辐照产生原子损伤达到5 dpa,沉淀相Zr(Cr,Fe)2边缘5~10 nm的区域已经非晶化,而在350 ℃时质子辐照却没有非晶化发生。沉淀相Zr(Cr,Fe)2的元素分布图像和浓度分布表明,铁元素向基体扩散并且聚集在非晶化边界区域。 相似文献
943.
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及催化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这些性能与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结构组成等密切相关.目前如何有意识地控制晶体生长过程,以得到人们需要的纳米结构和组成,仍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文章重点介绍了利用具有特定形貌和晶面组成的金纳米棒(Au nanorods)作为种子,借助形成核/壳结构,诱导了Ag, Pd, Pt棒状纳米结构的形成,并实现了对杂化纳米结构光学和催化性能的调控,进一步扩展了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应用范围.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杂化纳米结构是性能调控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44.
945.
946.
采用原位溶剂热反应制备多级Ag/Bi/Nv-g-C3N4(氮空位-g-C3N4)/Ti3C2Tx肖特基结,并对其物相组成和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孔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和化学态、光学和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由于Ag、Bi和Ti3C2Tx协同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Ag/Bi/Nv-g-C3N4/Ti3C2Tx表现出全光谱吸收特性。由载流子浓度差驱动的界面极化电荷转移诱导形成的肖特基结,显著提高了光生载流子(包括热电子和热空穴)的分离效率和利用率。因此,与Nv-g-C3N4、Ti3C2Tx、Ag/Nv-g-C3N4、Bi/Nv-g-C3N4和Ag/Bi/Nv-g-C3N4相比,Ag/Bi/Nv-g-C3N4/Ti3C2Tx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全光谱催化活性,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四环素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33和0.008 6 min-1,为对比样品的10~2.1倍和8.6~1.8倍。 相似文献
947.
948.
分别选用量子化学从头算MP2、QCISD、CCSD法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3df,3pd)基组水平下对SO_3分子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比较,结果显示QCISD/6-311++G(3df,3pd)条件下的计算结果最优。在此条件下,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对SO_3分子的杂化轨道、杂化方式、离域π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原子采取sp~2等性杂化,杂化后形成含3对电子的sp~2轨道和1个空的3p_z轨道,O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S与O原子之间的σ键为S→O配位键,3个O原子各1对2p_z孤对电子与S原子的3p_z空轨道形成π_4~6离域π键。Mayer键级显示S=O键级为1.77,呈现明显的双键特性。 相似文献
949.
金属纳米晶体具有独特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为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课题组近期的研究工作为例,阐述在催化有机加氢反应中表面等离激元效应所产生的多种物理过程的作用机制。该系列工作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有效转换,为太阳能替代传统有机化工中的热催化提供了可能性,对等离激元催化材料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0.
本文用BRUKER MSL-4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对于对位取代四苯基卟啉[H_2(p-X)TPP,X=Cl,H,CH_3,OCH_3],对位取代四苯基卟啉铁(Fe(Ⅲ)(p-X)TPPCl)及其轴向配合物([Fe(Ⅲ)(p-X)TPP(HIm)_2]~+Cl~-,([Fe(Ⅲ)(p-CH_3)TPPYm]~+Cl~-,Y=2-CH_3Im,2-C_2H_5-4-CH_3Im,n-C_3H_7NH_2,N(C_2H_5)_3)的质子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分子对称性、电子结构、顺磁效应等对~1H NMR谱的影响以及铁卟啉配合物的电子自旋离域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