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39篇
化学   49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物理学   6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将不同荧光性能的铽(Tb)、镨(Pr)离子分别与铕(Eu)离子混合,以三异丙氧基稀土的形式掺杂P(MMA-CO-St)共聚物,研究Eu^3 /Tb^3 和Eu^3 /pr^3 共掺杂P(MMA-CO-St)的荧光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Eu^3 /Tb^3 掺杂的P(MMA-CO-St)中,Tb^3 作为能量给予体,Eu^3 作为能量接受体,能量转移的结果使Eu^3 特征荧光显增强;Eu^3 /pr^3 掺杂的P(MMA-CO-St)中,Eu^3 的能量向pr^3 转移,致使Eu^3 的特征荧光猝灭,pr^3 的荧光略为增强.  相似文献   
52.
以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CuBr/CuBr2/1,10-邻二氮菲(phen)为复合催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乳化剂,考察了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的可控性和相对反应活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应进料法在水分散体系中进行了St和MMA的梯度共聚合,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即所得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50).用1HNMR跟踪分析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共聚物微观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聚物链中MMA链节的累积含量和瞬时含量都随着共聚物相对链长的增加而增加,即随着聚合物相对链长的增加共聚物的微观组成从St链节占主导地位逐渐变化为以MMA链节占主导地位,表明确实形成了St和MMA的梯度或渐变共聚物.  相似文献   
53.
聚苯乙烯(PS)在氯化锌(ZnCl_2)做催化剂下,通过氯甲基甲基醚氯甲基化反应,合成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CMPS).在氯化亚铜/联二吡啶(CuCl/bpy)催化下,以CMPS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酯化查尔酮(MSPK)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成功合成了侧链含有查尔酮结构的光敏聚苯乙烯接枝共聚物(PSMM),所得聚合物结构经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得到确认,通过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该聚合物的热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热学性能及良好的光敏性.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行为, 采用透射红外光谱研究了吸附的PMMA中的羰基和纳米氧化铝表面羟基之间的氢键作用. 结果表明, PMMA在纳米氧化铝表面的吸附曲线为典型的Langmuir曲线, 饱和吸附值为1.2 mg/m2, 受氢键作用影响, 键合羰基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根据计算, 羰基的最大键合值(即含键合羰基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总质量)为0.36 mg/m2, 其余为自由羰基. 随着吸附量的增加, 羰基的键合比例逐渐降低. 吸附达到饱和时, 羰基键合比例为0.30, 说明PMMA主要以平铺的方式覆盖在纳米氧化铝的表面.  相似文献   
55.
合成了含环氧基团的可交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共聚物[Poly(MMA-co-GMA)],通过FTIR,NMR,GPC,DSC和AFM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好的成膜性; 通过热固化使引入的环氧基团开环交联,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固化前提高了24 K,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聚合物的双折射率. 用Poly(MMA-co-GMA)作为包层材料,双酚A型环氧化合物作为高折射率材料, 将其引入到包层材料中形成芯层材料的折射率在波长1.55 μm处可调,其范围是1.483~1.588. 采用旋涂、 铝掩膜和氧反应离子刻蚀的方法(RIE)制得了阵列式光波导. 测试结果表明,制作的波导在1.55 μm处实现了光的单模传输,光损小于3.0 dB/cm.   相似文献   
56.
高聚物PMMA的受力变形行为与粘弹-塑性本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聚物PMMA实验测定了不同(T,ε)的单轴加卸载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讨论了应力促进热激活塑性变形的活化粘壶理论和塑性变形的发展规律。提出由SLS或MS与活化粘壶作串联耦合的粘弹-塑性本构理论模型,给出了微分和积分形式的本构方程组,用于拟合求解加卸载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获得良好吻合的结果。详细讨论了PMMA在加载过程中的受力变形行为,包括起始加载的粘弹性变形,ε_v和ε_p的互相挤占,屈服点,以及屈服后应变软化和硬化的抗衡过程。对应变软化-硬化效应提出一种新的起因于粘弹变形内禀滞后效应的理论解释,并定名为粘弹软化-强化效应。对所包含的粘弹变形成分,从E_v的移位因子和归一化应力-应变主曲线两方面,讨论了可能存在的率温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57.
基于ESR技术测定的自由基浓度和终止速率常数,用严格的非稳态动力学公式第一次获得了AIBME引发MMA本体聚合体系各个转化率下的引发效率f数据,提出了扩散控制引发反应模型。在反应全程中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8.
59.
研究了 3_丙烯酰胺基_9_乙基咔唑 (AAECZ) /氯化二苯基碘钅翁盐 (DPIOC)组成的光敏引发体系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光聚合 ,并研究了各因素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得到了聚合动力学方程 ;讨论了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并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60.
采用TM110谐振腔和φ2mm样品管,在17℃室温条件下成功地记录了MMA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增长自由基的ESR谱。当把DMA加入到MMA和BPO中后,立即抽取0.17ml混合液到φ2mm样品管并记谱。以后每隔2分钟记谱一次,波谱从13(5+8)条线逐渐变成9(5+4)条线。我们用阻碍振荡模型和构象重叠模型作了模拟。从全部谱图看,前者似更合理些。ESR实验表明:在聚合过程前期,自由基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但从聚合中期的某一时刻开始,浓度剧增,它正好同步地与本体聚合反应的自加速效应相对应,而且其变化规律和单体转化率相平行。最后,我们用微波功率饱和方法观测到9线谱的协同自旋跳跃所产生的卫线,证明了主导的电子自旋晶格弛豫机理来自电子一核自旋间的偶极偶合角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