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0篇
  免费   1564篇
  国内免费   3303篇
化学   5560篇
晶体学   388篇
力学   820篇
综合类   288篇
数学   333篇
物理学   446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635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观测了片状煤焦颗粒CO2气化过程中的形态演变,并通过拉曼光谱分析了气化半焦的碳微晶结构,同时研究了气化温度(1000-1200℃)和煤焦初始当量直径(1.00-1.60 mm)对其CO2气化过程中的形态及结构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反应前期相比,反应后期的颗粒收缩(面积、体积、当量直径)更加剧烈。在所研究的气化温度范围内,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煤焦颗粒的面积收缩率和体积收缩率逐渐减小。煤焦初始粒径显著影响颗粒收缩,1100℃气化温度下,颗粒的收缩趋势在初始粒径1.30 mm处出现转折。煤焦气化过程中碳消耗主导着表观密度的变化,在所研究的温度和粒径范围内,当碳转化率达到80%时,表观密度比线性减小到0.4以下。在相同气化温度下,随着碳转化率的增加,煤焦的石墨化程度先减小后增加,无定形碳含量先增加再减小。  相似文献   
962.
典型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功酶 C(HRP)是用于过氧化物酶生物化学研究的原型酶 .HRP的血红素辅基的铁是五配位的 ,血红素口袋的远端和近端位点都存在一个氢键网络 .HRP结构的稳定性已用随温度变化的 FTIR光谱法 [1]和圆二色及荧光光谱法 [2 ]进行了研究 ,并与细胞色素 c过氧化物酶进行了比较 . HRP的氰根加合物的活性位点的动力学稳定性和分子结构也用二维核磁共振法进行了表征[3] .但是关于氰根配体对 HRP在热伸展过程中的结构影响尚未见到报道 .本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 (CD)光谱法详细研究了氰根配位的 HRP随温…  相似文献   
963.
采用新型热可逆共价交联剂 ,以溶液反应法使氯化聚乙烯 (CPE)交联制得了凝胶量在 80 %左右的共价交联CPE ,研究了不同牌号CPE、催化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交联剂用量对CPE交联程度的影响 ,并测定了共价交联CPE的热可逆转化特性  相似文献   
964.
桦甸油页岩热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热分析仪上进行了桦甸油页岩的热解特性研究,升温速率分别为10℃/min、20℃/min、30℃/min和40℃/min,终温为900℃。实验表明油页岩的热解是分两步进行的。在低温段主要是油页岩中可挥发性的气体溢出引起热解失重;高温段则主要是一些有机质、固定碳的热解过程。低温段的热解是主要的,它基本上热解掉了油页岩重量的15%-27%左右,油页岩挥发分含量很高且具有集中析出的特性,在400℃-530℃区间内可挥发物质迅速热解守比,其在高温段的热解产率很小,只有总重量的10%左右。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低温段的高温段热解的区分更加明显,且使油页岩的热解产率提高。文中给出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桦甸油页岩热解特性数据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65.
钾芒硝是一种成因复杂的复盐[1~ 3 ] ,并且由于钾芒硝K3 Na(SO4 ) 2 与硫酸钾石 [K3 Na(SO4 ) 2 或Na2 SO4 ·3K2 SO4 ]的化学组成相同 ,未能确定二者是否属于同一种复盐[4 ,5] 。我们合成了复盐K3 Na(SO4 )2[3 ] ,用溶解量热法测定了K3 Na(SO4 )2 和反应物 [Na2 SO4 (s) +K2 SO4 (s) ]的溶解焓 ,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计算出复盐的标准生成焓 ,为我们了解钾芒硝和硫酸钾石是否为同一复盐 ,并为进一步研究其成因和组成提供参考。1 实验部分1 1 试剂与仪器K2 SO4 (s)和Na2 SO4 (s)为A .R .…  相似文献   
966.
根据化学反应热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推导了连续一反应的积分和微分和微分热动力学方程,建立了连续一级反应热动力学时间参量法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已二酸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皂化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验证了连续一级反应时间参量法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967.
以推导改进的Langmuir模型过程中的总热力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基础,考察了卵清蛋白在疏水连续棒状色谱柱上的会行为,发现当蛋白在保留情况下,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而且,进一步研究了吸附量与溶剂浓度的关系。发现在保留情况与,其吸附量的对数与流动相中置换剂的摩尔浓度之间在成线性关系。当流动相中硫酸铵浓度仅相关0.5mol/L时,其最大吸附量相差30倍,说明在比较柱的吸附量时,应选择适合的溶剂浓度,提出了在等浓度条件下洗脱条件蛋白能够在色谱柱保留时的饱和吸附量为其有效吸附量,在这种条件下的流动相的组成才是研究溶质饱和吸附量的合适组成。  相似文献   
968.
偏高岭土水热合成4A沸石晶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偏高岭土为原料合成4A沸石,由于其合成过程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对于该法晶化过程的行为研究,近年来陆续出现报道,Rocha等^[1]研究认为偏高岭土在碱液中缓慢溶解,形成含SiO3^2-,SiOH基团和Al(OH)4^-的溶液,逐步缩合为硅铝酸钠凝胶,再进一步形成4A沸石晶粒并通过结构重排而转变为4A沸石,王建等^[2]研究提出偏高岭土在NaOH溶液中部分溶解,且迅速转变为偏高岭土,并伴有硅铝酸钠凝胶产生,同时偏高岭土也不断在碱液的作用下凝胶化,生成的凝胶再进一步转变为4A沸石,因而合成的4A沸石产品与化学合成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偏高岭土合成4A沸石的晶化历程,作者曾进行过研究^[3],发现偏高岭土在碱液中溶解很小,由偏高岭土转为4A沸石晶型,主要是在偏高岭土固相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似从合成过程的机理方面,探讨偏高岭土合成4A沸石的晶化过程行为及其与化学法合成产品差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69.
根据热动力学基本理论, 推导了平行准一级反应和平行准一二级反应的热动力学方程, 建立了热谱解析平行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热动力学研究法, 并利用该法研究了两个模拟平行反应体系的热动力学, 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70.
量热法测定;量热法研究氯化铒与甘氨酸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