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77篇
化学   2490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58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叔丁醇脱水生成异丁烯的反应研究对比了国内外常见种类的凝胶型和大孔型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性能,并对树脂的性质,预处理方法,以及其用量和再生程度等因素对树脂催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新型大孔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酸式纤维素基磁性聚偕胺肟树脂(AMAO)在循环吸溴过程中吸附容量和还原能力的变化,发现原树脂的吸溴初速和溴的还原率比再生树脂高一倍以上,但第一次和第二次再生树脂的吸附速度和还原效率几乎相同,暗示着树脂吸溴后基本结构已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树脂在循环使用时吸溴容量变化不大而溴的还原量却显著降低,表明AMAO作为吸溴剂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五种含氨基及吡啶基功能性聚合物,2,6-二氨基吡啶树脂(DAPR),2-氨基甲基吡啶树脂(2-AMPR),2-氨基吡啶树脂(2-APR),3-氨基吡啶树脂(3-APR),4-氨基吡啶树脂(4-APR)对Ir(Ⅳ)和Ru(Ⅳ)的最佳吸附酸度均为0.1molHCl/L,对Ir(Ⅳ)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200、786、480、500和381mgIr(Ⅳ)/g树脂,其吸附摩尔比(离子/功能基)分别为2.11  相似文献   
84.
 二乙烯苯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顺丁烯二酸二甲酯、乙酸烯丙酯、丙烯腈、甲基乙烯基甲酮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进行悬浮共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交联度为40%的大孔吸附树脂。并表征了这些树脂的结构,测定了树脂对绞股蓝皂甙的吸附量。结果说明,所用单体的极性等因素对树脂的孔结构及吸附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5.
离子交换树脂纯化酪蛋白磷酸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使用D-201型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酪蛋白磷酸肽(CPPs)的操作条件为:洗脱温度40℃、洗脱酸(HCI)浓度0.2mol/L、洗脱速度2.3ml/min、进样浓度2%(w/v),进一步应用HPSEC技术分析考察了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后含磷洗脱峰分子量分布情况,并计算了产品氮磷比与纯化收率.  相似文献   
86.
实验考察D07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在交换柱中脱除过氧化氢中微量金属阳离子的动态行为.通过改变料液流速、高径比、料液中交换离子浓度及料液组成等参数,绘制不同条件下的透过曲线,以此考察D072型树脂对过氧化氢中金属阳离子的动态交换性能,从而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采用正常的低温相转移催化(PTC)和反滴碱溶液PTC法分别合成了含硫双烯MESDMA和单烯MEPSMA.1H NMR分析证明MES中的杂质主要是由原料TDG引入的.对含单个巯基的MEPS的正常PTC酯化接枝双键,因存在巯基和不饱和双键的加成反应而导致失败.作者最终得到了折光指数在1625以上的MESDMA/MEPSMA共聚物.  相似文献   
88.
多嵌段聚氨酯大孔共聚物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嵌段聚酯大孔共聚物经缩聚和加聚反应分步聚合得到,并利用FTIR,DSC,SEM和BET等对其结构、形态结构和孔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为微相分离且可能存在三种微区结构的多嵌段共聚物,其干态下的比表面积有10-250m^2/g之间,平均孔径在100-350A左右,在聚合温度下,接近于聚氨酯θ条件的溶剂为最佳致孔剂。  相似文献   
89.
Equilibrium data for the adsorp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e., phenol, p-cresol, p-chlorophenol and p-nitrophe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 water-compatible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 (NJ-8) within temperature range of 283-323 K were obtained and correlated with a Freundlich-type of isotherm equation, so that equilibrium constants KF and n were obtained. The capacities of equilibrium adsorption for all the four phenolic compounds on the NJ-8 from aqueous solutions are around 2 times as high as those of Amberlite XAD-4,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unusual micropore structure and the partial polarity on the network. The values of the enthalpy (always negative) are indicative of an exothermic process, which manifests the adsorption of all the four phenolic compounds on the two polymeric adsorbents to be a process of physical adsorption. The negative values of free energy change show that the solute is more concentrated on the adsorbent than in the bulk solution. The absolute free energy values of adsorption for NJ-8 are always higher than those for Amberlite XAD-4, which indicates that phenolic compounds are preferentially adsorbed on NJ-8. The negative values of the adsorption entrop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tricted mobilities of adsorbed molecul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as compared with the molecules in solution. The adsorption entropy valu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for NJ-8 are lower than those for Amberlite XAD-4, which means the micropores of NJ-8 require more orderly arranged adsorbate.  相似文献   
90.
用微型反应注射成型机制备了以聚氨酯(PU)为弹性相的两类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SIN),其刚性相分别采用保留仲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VERH)以及封闭仲羟基的乙烯基酯树脂(VER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线跟踪了这类互穿网络的生成过程,发现刚性网络抑制了PU网络中硬段有序结构的形成,两个网络间有一定程度的互穿,而两个网络间的化学键作用进一步削弱氢键强度。自旋—自旋弛豫时间的测定进一步表明网络间存在一定的互穿以及刚性相对于PU硬段结晶的抑制作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其SIN的形态有关。VERA网络对PU表现出明显的增强作用,而由VERH网络形成的SIN则由于体系相分离进程受到严重阻碍而使材料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