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9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45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12篇 |
晶体学 | 8篇 |
力学 | 56篇 |
综合类 | 32篇 |
数学 | 18篇 |
物理学 | 4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PANG Jie YE Bing-Hong HUANG Yong-Mei LIN Qiong ZENG Cui SUN Yuan-Ming 《结构化学》2007,26(8):924-928
In order to prove up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konjac glucomannan (KGM) and other amyloses, by using KGM, guaran gum and carrageenan as materials, their blending in different external conditions was modeled by means of molecular dynamics (MD)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323 K was a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 for the formation of hydrogen bond, and KGM and guaran gum were just juxtaposed together via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 but with the addition of carrageenan, KGM, guaran gum and carrageenan were spirally twisted together, and when their blending proportion is 3:2:9 the combination was the most compact. Moreover, the research result has provided the sequent studies afterwards on amyloses with some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02.
采用胶晶模板法制备出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纳米CoFe2O4。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N2吸附-脱附对样品的晶型和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比研究多孔纳米CoFe2O4和球形纳米CoFe2O4对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并考察这两种催化剂对AP催化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制备出的多孔纳米CoFe2O4样品具有典型的尖晶石结构,孔径约200 nm;比表面积明显高于40 nm球形CoFe2O4,达到55.646 m2·g-1。DSC测试结果表明:多孔纳米CoFe2O4的加入促进了AP的热分解,最高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91.46℃,能量释放最高达1120.88 J·g-1,是纯AP分解放热量的2.3倍;多孔纳米CoFe2O4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提高催化反应的接触面积,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度更低,反应活化能较小,从而表现出比球形纳米CoFe2O4更高的催化活性。此外,对多孔纳米CoFe2O4催化AP的热分解机理进行初步探索,纳米多孔催化剂对气态中间产物的作用促进了AP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提高聚3-十二烷基噻吩的场效应迁移率, 将硅纳米线混入聚3-十二烷基噻吩的溶液中制成薄膜. 退火后的聚3-十二烷基噻吩能够自组装成有序的微晶结构, 有利于电子传输. 聚3-十二烷基噻吩薄膜在场效应晶体管中能够获得0.015 cm2·V-1·s-1的迁移率, 而混合薄膜能够获得高达0.68 cm2·V-1·s-1的迁移率. 这是因为硅纳米线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使得电子通过硅纳米线就像通过快速通道一样, 从而能够缩短电子在场效应晶体管中的传输时间, 提高传输速度. 此外, 使用离子胶作为介电层也能够提升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 混合薄膜能够获得高达6.2 cm2·V-1·s-1的迁移率. 相似文献
104.
田菁胶负载钯催化Heck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较简单的方法合成了田菁胶负载钯化合物,利用XPS、IR、TG、DTA和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在空气氛围中就能很好地催化丙烯酸、苯乙烯和丙烯酰胺与芳基碘的Heck反应,高产率(≥85 % )且立体选择性地生成取代的反式肉桂酸、1,2- 二苯乙烯和肉桂酰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催化剂中起催化作用的是金属态的钯. 相似文献
105.
在La-TiO2催化剂上由苯酚直接氧化制取邻苯二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La-TiO2作为苯酚选择氧化催化剂,用过氧化氢氧化,得到邻苯二酚选择性高达90%的良好结果,讨论了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浓度,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等工艺条件对苯酚羟基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应用一氯二乙基铝和苄基氯催化剂体系进行了丁苯橡胶的阳离子环化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苄基氯/一氯二乙基铝比例、溶剂、原胶浓度对环化的影响。发现通过控制苄基氯/一氯二乙基铝比,可在高温(120℃)、高原胶浓度(2~4%w/v)下进行丁苯橡胶的环化,制得特性粘度较原胶有大幅度降低,可溶性无凝胶的环化丁苯胶。通过对红外光谱、^1H-NMR谱初步解析,证实了环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考察了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杜仲整体代谢产物的影响。分别制备新鲜杜仲、堆置“发汗”、烫泡“发汗”和阴干杜仲样品,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代谢组学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不同加工干燥方法下杜仲的差异代谢物,比较其相对含量。结果显示,4个组的杜仲样品在PCA得分图中可明显区分。与新鲜杜仲相比,杜仲加工干燥后有170种以上的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超过80%的代谢物表达上调。3种加工干燥方法之间,堆置“发汗”杜仲的上调代谢物数量较多,且有利于木脂素和香豆素类、环烯醚萜类、醌类成分的合成;阴干有利于酚酸类成分的保留,烫泡“发汗”则有利于黄酮类成分的保留。通过比较不同加工干燥方法下杜仲的差异代谢物,为探究杜仲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及优选其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在水热合成体系中,以三乙胺(TEA)和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为混合模板剂,考察了在初始凝胶形成过程中铝源的加入方式对合成SAPO-34分子筛及甲醇制烯烃(MTO)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等温吸附脱附(BET)、~(29)Si固体核磁(~(29)Si MAS NM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物性表征,并研究了其在甲醇转化制烯烃(MT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首先加铝量的增加,粒径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且逐渐出现板层状形貌的SAPO-34分子筛;同时,产物分子筛骨架中Si(4Al)配位结构的数量增加,强酸比例在逐渐增大,且酸密度增加;随着强酸比例和酸密度的提高,SAPO-34分子筛在MTO催化反应中的寿命逐渐延长,丙烯选择性逐渐增大而乙烯选择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9.
C12-2-En-C12•2Br与SDS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C12H25N+(CH3)2CH2]2•2Br-(简记为C12-2-C12•2Br)/ C12H25SO4Na(SDS)混合水溶液相比,随着联接链上乙氧基团(E)数目增加,[C12H25N+(CH3)2]2C2H4(OC2H4)n•2Br-(简记为C12-2-En-C12•2Br, n=2,3)与SDS混合水溶液澄清区域明显增大. C12-2-E3-C12•2Br/SDS混合胶团化过程中二组分产生了协同效应,理论预测在澄清区域所能达到的最小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min)= 0.0339 mmol•L-1,对应的SDS在溶液体相中的摩尔分数(x2*)=0.447.当水溶液体相中SDS摩尔分数(x2)=0.5时,混合胶团总聚集数(NT)=36,混合胶团中SDS的摩尔分数(x2M)=0.43. 相似文献
110.
A star network polymer with a pentaerythritol core linking four PEG-block polymeric arms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orresponding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based on lithium perchlorate and plasticizers EC/PC with the character being colorless and highly transparent has been also prepared. The polymer host was characterized and confirmed to be of a star network and an amorphous structure by FTIR, ^1H NMR and XRD studies. The polymer host hol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pentaerythritol cross-linking. Maximum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prepared polymer electrolyte has reached 8.83 × 10 ^-4 S·cm^-1 at room temperature. Thermogravimetry (TG) of the polymer electrolyte showed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was up to at least 150 ℃. Th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was further evaluated in electrochromic devices fabricated by transparent PET-ITO and electrochromically active viologen derivative films, and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promised the usage of th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as ionic conductor material in electrochrornic devic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