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280篇
综合类   19篇
物理学   4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于万滢  张华  黄威东  陈吉平  梁鑫淼 《色谱》2005,23(2):196-201
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qMS)、气相色谱/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GC/oaTOFMS)和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GC/FTIR)联用技术,对一种陕西产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基于GC/qMS谱库的检索功能,结合GC/FTIR在结构鉴别上的优势和GC/oaTOFMS对质谱碎片离子精确的质量测定功能,成功地实现了对68个色谱组分的定性分析。与使用单一的联用技术(例如GC/qMS)相比,利用多种色谱联用技术在定性分析上的互补性,可以明显提高对组成复杂的挥发油类样品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2.
柠檬桉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玉红  刘雄民  周永红  郭占京 《色谱》2005,23(6):651-65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柠檬桉叶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中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柠檬桉叶挥发油油相成分的得油率为1.36%(以鲜重计),确认了其中的37种成分,占油相成分总量的97.36%,其中有12种碳氢化合物和25种含氧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香茅醛(57.00%),其后依次是香茅醇(15.89%)、乙酸香茅酯(15.33%)。水溶性成分的得油率为0.48%(以鲜重计),确认了其中的10种成分,占水溶性物质总量的82.05%,主要为醇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顺-对烷-3,8-二醇(53.43%)和反-对烷-3,8-二醇(16.48%)。  相似文献   
53.
徐中海  吴瑛  柳弟贵  陈波 《色谱》2007,25(5):778-78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洞庭湖区野生藜蒿和人工种植藜蒿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  相似文献   
54.
通过优化GC×GC的柱系统、温度程序和调制参数等色谱条件,建立了分析中药莪术挥发油组成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方法,实现了莪术挥发油的单个组分与族组分分析.采用所建立的GC×GC/TOFMS方法,鉴定出匹配度大于800的组分有249种,其中单萜18种,单萜含氧衍生物34种,倍半萜35种,倍半萜含氧衍生物37种,有69种组分的体积分数大于0.02%.  相似文献   
55.
柑皮挥发油对衣蛾驱虫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浴回流法从柑皮中提取挥发油,分离并签定出16种组分,主要组分为橙皮甙等黄酮类化合物,同时进行了挥发油对衣蛾驱虫作用的实验.实验显示,不同浓度的柑皮挥发油均对衣蛾有较强的驱避及杀伤作用.柑皮挥发油气.味芳香,对人体无毒,价廉,不污染环境,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茵陈、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指标,考察制备茵陈、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简称β-CD)包合物的饱和溶液法、研磨法、超声法,并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研磨包合工艺,筛选出其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A的投料比为1∶4,β-CD与加水量的比为1∶15倍,研磨时间40 min.该条件下的包合率为85.4%,包合物收得率为93.5%.结果表明,研磨法包合茵陈、白术挥发油的包合率和收得率较高,包合物性质稳定,而且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一致.  相似文献   
57.
假蒟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假岛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分出60多个峰,鉴定出67种化合物,它们主要是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3.20%),顺-石竹烯(13.33%),1,2-二甲氧基-4-(1-丙烯基)苯(12.63%),细辛(9.94%),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5.71%),δ-杜松烯(3.03%)etc,占总峰面积的67.84%。  相似文献   
58.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探索姜科植物温郁金不同药材的挥发油色谱指纹图谱中化学成分的异同.指纹图谱数据由高效液相色谱法获得,流动相为乙腈-0.20%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0 ℃,光谱记录范围为200~340 nm.应用渐进子窗口比较法对中药温郁金、温莪术及片姜黄挥发油指纹图谱-光谱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经比较,温郁金和温莪术的色谱指纹图谱中,至少分别有15和6种单独的化学成分存在,两者的共有的化学成分有18种;温莪术与片姜黄的共有化学成分13种,而单独存在的化学成分至少分别有4和7种.  相似文献   
59.
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法研究泽兰中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中药泽兰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人工解析质谱图及计算机谱库检索相结合进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SFE法提取的产率为0.78%,共鉴定75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植醇、石竹烯氧化物、十六酸、亚油酸、葎草烯等,比文献报道的该挥发油成分多且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松香芹醇、蒲勒烯、马鞭烯酮、香芹酮、十六酸、亚油酸、葎草烯、十六酸乙酯、亚麻酸等多种成分未见报道。与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的泽兰挥发油进行比较,后者提取的产率为0.12%,从中鉴定出5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柠檬烯、α-蒎烯、葎草烯、月桂烯等。SFE与SD得到的成分仅有31种相同,其它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0.
利用体外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发现菊科千里光属植物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Less.)挥发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致HeLa细胞病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不同程度地延缓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B3、腺病毒Ⅲ型和流感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为进一步确定麻叶千里光挥发油抗病毒的活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麻叶千里光挥发油得率0.22%(mL/100g),从中初步鉴定了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47%,主要为正十六(烷)酸(27.01%)、胡萝卜次醇(13.73%)、9,12-十八碳二烯酸(9.99%)、α-蒎烯(9.28%)和β-蒎烯(5.58%)。在鉴定出的化合物中,萜烯占47.42%,脂肪酸类占37.61%,其它成分仅占3.44%,故提示麻叶千里光挥发油中高含量的萜烯和脂肪酸类可能与其抗病毒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