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280篇
综合类   19篇
物理学   4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紫花野菊、小红菊与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质谱联用方法分离鉴定紫花野菊和小红菊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以反-丁香烯,β-蒎烯,1,8-桉叶素等为主的二十八种成分,并测定了它们的含量。同时与野菊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与野菊花主要成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62.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 pa(Juss.)Benth)是芸香科(Rutaceae)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其味幸,性热,有小毒。有温中散寒、疏肝止痛的功能。吴茱萸主要含有生物碱和挥发油。据报道吴茱萸挥发油中成分主要是罗勒烯  相似文献   
263.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八角茴香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μ-HPLC)对八角茴香果实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对固定相类型、流动相组成及流速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选用氰基分析柱(250mm×0.32mmi.d.,5μm),正己烷-乙腈-二氯甲烷(80∶8∶12,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为2μL·min-1,八角茴香果实挥发油成分在微柱液相色谱上分离效果最好。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实际样品中反式-茴香醚、茴香醛等成分进行了定量。本实验为以后的μ-HPLC与毛细管气相色谱联用分析植物挥发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肉桂中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对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进行比较,水蒸气蒸馏提取肉桂挥发油的产率为1%(ω),主要成分为肉桂醛、α-芹子烯、α-(王古)Ba烯、δ-杜松烯;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产率为1.5%(W),主要成分为肉桂醛、α-玷圯烯、α-依兰油烯、δ-杜松烯等。  相似文献   
265.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Z bungeanum) essential oi1(39 batches)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analysis(23 ingredients), and the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HeLa cells was detected via the 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Two composition-activity relationship(CAR) models,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 an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calculate the mean impact value(MIV) so as to identify bioactive com- pounds. Among them 9 ingredients(peaks 4, 15, 7, 8, 13, 3, 16, 9 and 11) were selected due to their high absolute MIVs. All of them have been confirmed with potential antitumor activity by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CAR model combined with MIV was expected to be a credible tool for the active compound identification from herbs.  相似文献   
266.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柏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郝德君  张永慧  戴华国  王焱 《色谱》2006,24(2):185-187
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提取了3种柏树叶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分离和鉴定了64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其他成分为烷烃类、醇类、酚类和酯类等。其中圆柏树叶中分离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萜类为桧烯(20.99%)和柠檬烯(19.78%);中山柏树叶中分离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蒎烯(10.39%)、桧烯(11.19%)和δ-3-蒈烯(8.88%);龙柏树叶中分离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柠檬烯(24.56%)和β-月桂烯(8.04%)。分离鉴定出3种柏树叶的共有成分14种。  相似文献   
267.
为研究紫斑罂粟壳挥发油镇咳化痰平喘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罂粟壳挥发油成分,并结合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靶点. 其中,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镇咳、祛痰、平喘相关的靶点,利用在线Venn取交集基因,Cytoscap 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关键成分,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作用靶点,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表明,GC-MS鉴别出紫斑罂粟壳挥发油中28个化学成分,虚拟筛选获得20个活性成分对应的259个靶点. 网络药理学预测紫斑罂粟壳挥发油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磷酸化蛋白激酶(AKT1)、SRC蛋白激酶(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APK1)等关键靶点,进而协同调控肿瘤通路,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镇咳祛痰、平喘的治疗作用. 研究为后续试验研究罂粟壳挥发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8.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提取中药挥发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超监介CO2流体萃取技术对多种中药挥发油的提取进行了综述,并将其与传统的水蒸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超临界流体法不仅挥发油的收率高,而且提取时间也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269.
超临界CO_2萃取连翘挥发油的正交试验和GC-MS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连翘挥发油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5℃,解析压力6.7MPa,解析温度50℃,粉碎度0.55mm;按对结果的影响大小依次排列为萃取温度,粉碎度,萃取压力,解析压力,解析温度;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最佳萃取条件所得连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21种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萜品醇-4、α-萜品醇、苯甲醇等。  相似文献   
270.
蓝布正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贵州产蓝布正(Herba Gei)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蓝布正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是0.10%,共分离出103种成分,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及其甲酯类化合物、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主要有棕榈酸(13.2%)、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10.4%)、亚油酸(8.6%)、石竹烯氧化物(3.9%)、丁子香酚(3.4%)和反式-植醇(3.2%)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