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280篇
综合类   19篇
物理学   4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研究采用气质联用测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的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实验以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石竹烯氧化物(12.01%)为标准物,以二甲亚砜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法对艾叶油微胶囊进行石竹烯氧化物含量测定。二甲亚砜和石竹烯氧化物的出峰时间分别为4.75和14.68min,且与其它组分完全分离,空白微胶囊在两者对应出峰位置处无干扰;线性范围为1.2~19.2mg/L;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均符合分析的要求。艾叶油微胶囊的平均包封率为97.6%。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可靠、准确、稳定,可用于艾叶挥发油微胶囊包封率的测定来控制微胶囊质量。  相似文献   
252.
毛樱桃叶片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毛樱桃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共检测出163个峰,经与质谱标准图谱比较,鉴定了其中15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为棕榈酸酐、12E-11-甲基乙酸十四烯酯和十四酸甲基乙酯(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25.104%,4.873%和2.811%).  相似文献   
253.
吉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产吉祥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取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吉祥草挥发油,用GC-MS分析吉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计算机检索,共鉴定出58个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1.75%,其主要化合物为反式-石竹烯(7.01%)、芳樟醇L(6.97%)、松油酮(5.45%)等.  相似文献   
254.
桉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桉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30个峰,共确认了其中21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7.57%。其主要成分是按油精、3,7,7-三甲基-二环[4.1.0]庚2-烯、α,α,4-三甲基-3-环已烯-1-甲醇、喇叭茶醇等。  相似文献   
255.
白千层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分析技术, 对植物白千层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这种植物挥发油中分离出80 个以上的组分, 确认了其中的35 种成分, 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0 % 以上。  相似文献   
256.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Z bungeanum) essential oi1(39 batches)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analysis(23 ingredients), and the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HeLa cells was detected via the 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Two composition-activity relationship(CAR) models,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 an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calculate the mean impact value(MIV) so as to identify bioactive com- pounds. Among them 9 ingredients(peaks 4, 15, 7, 8, 13, 3, 16, 9 and 11) were selected due to their high absolute MIVs. All of them have been confirmed with potential antitumor activity by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CAR model combined with MIV was expected to be a credible tool for the active compound identification from herbs.  相似文献   
257.
佛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佛手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67种组分,鉴定出31个组分,主要组分是柠檬烯(48.4%)、1-甲基-2-(1-甲乙基)-苯(30.8%)。  相似文献   
258.
郝强  哈成勇 《分析化学》2000,28(5):613-616
杂多酸(HPA)催化松香裂解的产物为油状物,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该产物的挥发组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177个峰,通过与数据库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出绝大部分组分。其中有28种组分含量较高,占挥发成分总含量的51.52%,主要为松香裂解产生的C6~C20的烯烃、芳香烃及酮类。  相似文献   
259.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 pa(Juss.)Benth)是芸香科(Rutaceae)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其味幸,性热,有小毒。有温中散寒、疏肝止痛的功能。吴茱萸主要含有生物碱和挥发油。据报道吴茱萸挥发油中成分主要是罗勒烯  相似文献   
260.
紫花野菊、小红菊与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质谱联用方法分离鉴定紫花野菊和小红菊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以反-丁香烯,β-蒎烯,1,8-桉叶素等为主的二十八种成分,并测定了它们的含量。同时与野菊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与野菊花主要成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