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52篇
化学   899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物理学   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以金刚烷苯乙烯为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了3个含有亲水性基团的新型小分子(8a、8b和8c),利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用1-溴代金刚烷作为原料在Pd/C和K2CO3的作用下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高产率得到金刚烷甲苯(2),随后在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和(三苯基膦烯基)乙酸甲酯过氧化苯甲酰(BPO)的作用下发生溴代反应得到了金刚烷苄基溴的化合物3,苄基溴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生成醛(4),该醛与维蒂希试剂发生Wittig反应得到甲酸甲酯(5),随后发生碱性条件水解得到重要的中间体6。最后该中间体与3个结构不同的苯胺类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了3个目标化合物。通过MTS法评价了3个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宫颈癌细胞(Hela)、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8c对人肝癌细胞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IC_(50)=1.6μmol/L或0.73 mg/L),与现有药物阿霉素相当(0.44 mg/L),有望成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分子。该类化合物可能在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所合成的金刚烷苯乙烯类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靶点及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2.
孙子茹  刘胜男  高清志 《化学进展》2020,32(12):1869-1878
基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葡萄糖代谢差异的肿瘤沃伯格效应,是目前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开发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沃伯格效应的代谢特征和特异性生物标识物为出发点,从靶向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生物靶点和利用肿瘤葡萄糖代谢亢进的生物特征这两个层面,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GLUTs抑制剂以及GLUTs靶向型糖偶联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讨论并解析通过靶向沃伯格效应开发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思路、实施策略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33.
以靛红酸酐、醋酸铵和芳香腈为原料,在碘化亚铜的催化下合成得到一系列2-芳基取代喹唑啉-4(3H)-酮(1a~1j),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并以靛红酸酐和苯腈的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影响产物1a收率的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醋酸铵为反应溶剂;物料比为n(苯甲腈)∶n(靛红酸酐)=1.1∶1;碘化亚铜的量为n(CuI)∶n(靛红酸酐)=0.10∶1,在120℃反应4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化合物1a收率87%。采用MTT法测定所合成的化合物1a~1j对人肝癌细胞HepG2及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h对A549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IC_(50)为10.2μmol·L~(-1),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934.
以N-甲基-4-氯-2-吡啶甲酰胺为原料,经过4步共合成4个化合物(S-1,S-2,R-1和R-2),其中2个为新的化合物(S-1和R-2)。经过1H NMR,13C NMR,HR-MS等方法对其结构表征。最后通过CTG法,测试4种化合物对四种人肝癌细胞(PLC/PRF/5,Hep3B,HepG2,BEL-7402)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S-1,S-2,R-1和R-2均表现较明显的对4种细胞的抑制活性,且呈现出浓度依赖关系。IC50值从1304nM到11228nM。其中化合物R-1(瑞格非尼)对PLC/PRF/5和HepG2细胞,S-1对Hep3B细胞的抑制活性,R-2对HepG2的细胞活性均较高于原药索拉非尼。  相似文献   
935.
张会丽  崔红艳  黄文龙  胡国强 《应用化学》2020,37(12):1426-1431
为进一步发现提高氟喹诺酮抗肿瘤活性的有效结构修饰策略,基于片段药物设计原理,通过喹啉-4(1H)-酮与芳香醛缩合反应合成了(S)-6-氟-7-(4-甲基-哌嗪-基)-8,1-(1,3-氧丙基)-3-芳苄叉基-2,3-二氢-喹啉-4(1H)-酮(3a-3l)目标化合物。 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12个新化合物的活性均强于母体左氧氟沙星,其中F、Cl、Br取代的卤苯基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低于其它取代基化合物,尤其是氯苯基化合物(3k)与对照抗肿瘤药阿霉素活性相当。 为此,芳苄叉基替代C-3羧基构建的3-芳苄叉基-喹啉-4-酮化合物有助于提高氟喹诺酮的抗肿瘤活性,提示α,β-不饱和酮片段作为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氟喹诺酮的候选修饰基团值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36.
通过1,1′-亚甲基双(1H-吡唑-4-甲酸)(CH2(PzCO2H)2)与R3SnOH或(R3Sn)2O的反应,合成了4个有机锡1,1′-亚甲基双(1H-吡唑-4-甲酸酯)衍生物(CH2(PzCO2SnR3)2,R=Ph(1),环己基(2),Et(3),n-Bu(4))。通过红外和核磁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配合物1和3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这2个配合物中的吡唑氮原子均没有参与配位,但它们的羧酸根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配位方式。配合物1中羧酸根为单齿配体,且该配合物表现为简单双核结构;配合物3中羧酸根为双齿配体,其通过羧基的桥式双齿配位方式形成具有32元大环结构单元的二维配位高分子。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些有机锡衍生物对MCF-7和A549细胞具有很好的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37.
使用SiC管为反应容器,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η6-C6H6)RuCl2]2为原料与2-(吲哚基)咪唑[4,5-f]-[1,10]菲啰啉(H2iiP)反应,制得芳烃钌(Ⅱ)化合物[(η6-C6H6)Ru(H2iiP)Cl]Cl(1),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反应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投料比n([(η6-C6H6)RuCl2]2)∶n(H2iiP)=1∶2.2,反应温度90℃,微波辐射时间30 min.该反应的平均产率达到96.0%,反应产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说明微波辐射条件下,在SiC管中能够高产率地制备芳烃钌化合物,并且反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进一步采用MTT方法研究发现,芳烃钌(Ⅱ)化合物1能够选择性抑制MCF-7乳腺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38.
The title compound (C21H24N4O4, Mr = 396.44)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func- tionalized ethyl 4-chloro-6-methyl-2-arylamino-furo[2,3-d]pyrimidine-5-carboxylates and mor- pholine. Its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means of 1H NMR IR, M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a = 7.9919(8), b = 9.9312(1), c = 12.9380(13) A, aα = 86.987(2), β = 83.604(2), γ = 89.641(2)°, V = 1019.08(18) A3, Z = 2, F(000) = 420, Dc = 1.292 g/cm3,μ = 0.091 mm-1, R = 0.0602 and wR = 0.1548 for 3943 independent (Rint = 0.0639) and 3414 observed (I 〉 2σ(I)) reflections, lntermolecular N-H…O and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contribut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preliminary biological test indicated the title compound exhibited cytotoxicity against human lung cancer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939.
萘酰亚胺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合成了萘酰亚胺的4种新的多胺衍生物并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萘酰亚胺衍生物能够嵌入DNA碱基对中,并且比氨萘非特对肿瘤细胞具有更高的毒性和更好的选择性,其中化合物3b对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IC50值分别为7.80、5.08、9.78和9.27μmol/L;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通路而导致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40.
以穿心莲内酯为先导化合物,在其3-位和19-位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3个新型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环磷酸酯类衍生物(1a~1c),其结构经1HNMR,IR和MS表征。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a~1c对舌癌Tca-8113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