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6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900篇
化学   2240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190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2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酶促降解实验、分子对接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在氯仿和水溶剂体系中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lipase PC)对含六元环结构的1,4-环己烷二甲醇(CHDM)、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含醚键结构的一缩二乙二醇(DEG)和二乙醇酸(DGA)单体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改性共聚物的降解规律,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阐明了PC脂肪酶与不同底物的结合机制及其降解差异性。结果表明:PC脂肪酶可有效地催化降解不同结构的PBS基共聚物,氯仿中酶与底物结合自由能的大小顺序为CMSCMDGSDGBDABBCABBSB,水中二者的结合自由能大小顺序为CMSCMDGSDGBCABBDABBSB,其中CM单元的六元环状亚甲基的富集作用使得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的对接最为稳定,具有较大的结合能,且PBS-co-CHDMS降解率最大。受溶剂效应影响,酶与底物在氯仿中的结合更稳定,降解率远大于在水中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72.
Poly(ethylene oxide), poly(vinyl pyrrolidone)(PEO/PVP), lithium perchlorate salt(Li Cl O4) and different plasticizer based,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were prepared by the solvent casting technique. XR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stallinity decrea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plasticizers. Consequently, there is an enhancement in the amorphousity of the samples responsible for the process of ion transport. FTIR spectroscopy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polymer and confirms the complexation of plasticizer with host polymer matrix. The ionic conductivity has been calculated using the bulk impedance obtained through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mong the various plasticizers, the ethylene carbonate(EC) based complex exhibits a maximum ionic conductivity value of the order of2.7279 10 4S cm 1.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prepared electrolyte films shows that they can be used in batter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PEO(72%)/PVP(8%)/Li Cl O4(8%)/EC(12%) has the maximum ionic conductivity value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lowest optical band gap and lowest intensity in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near 400–450 nm. 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topographic images of the sample having a maximum ionic conductivity show the presence of micropores.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食盐与心血管结局关系的最新研究结果,食盐摄入量与心血管结局之间呈J形关系;低盐和高盐都增加心血管危险;不支持普遍减盐推荐。  相似文献   
74.
制备了依托度酸和哌嗪的有机盐,并得到了其晶体结构。 结构解析结果表明,依托度酸羧基上的氢转移到哌嗪的氮原子上,N—H••••O氢键是维持结构稳定的主要分子间相互作用。 与原药相比,新合成的盐的本征溶出速率和平衡溶解度分别提高了2.1倍和4.8倍。 此外,新合成的盐具有良好的水合稳定性,在25 ℃,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暴露28 d未发生相变。作为依托度酸的第一个有机盐,该盐是依托度酸有前景的固体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5.
王春 《化学教育》2020,41(9):46-50
UbD理论注重以教学预期目标为导向,通过先预设评估标准,再设计学习活动,最终达成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学习目标。尝试采用UbD理论及其操作模式,对高中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对今后教学中推广和实践这一教学理论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干旱和盐渍环境对玉米生长早期的影响,采用PEG6000处理模拟干旱胁迫、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对种植于新疆、山西及东北地区的6种玉米杂交种进行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EG或NaCl浓度的升高,萌发指标及幼苗生长指标均受到抑制.NaCl对玉米种子萌发及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比PEG的强,低浓度的PEG...  相似文献   
77.
在细胞色素C催化下,吡啰红B与青蒿素反应导致荧光降低,细胞色素C与青蒿素的反应为酶-底物模型。动力学研究表明,稳态催化速率依赖于酶和底物浓度,催化常数Km、Vm ax及Kcat分别为3.3×10-5mol/L,5.4×10-6mol.L-1.s-1和13.5 s-1,催化活性受去活化剂和乙醇抑制。在pH 5.3、25℃及7.6×10-7mol/L的细胞色素C催化条件下,荧光降低值ΔF(F0-F)与青蒿素浓度在7.1×10-8~1.1×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2×10-9mol/L;加标回收率为96.3%~106.8%。方法已用于测定血浆和尿液介质中的微量青蒿素。  相似文献   
78.
PDT光敏剂HA在不同液相体系下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对候选光敏剂竹红菌甲素(HA)进行改性并保持其优异的敏化特性,对HA的光谱特性和激发态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指认。系统研究了HA在不同液相体系下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对指认HA的光谱和电子跃迁的机制提出了新的依据,结果表明,吸收带I产生于π-π*跃迁,吸收带Ⅱ和Ⅲ产生于P-π共轭所导致的L→aπ跃迁的电子振动结构;荧光发射带I和Ⅱ是产生于同一跃迁机制S1(L,aπ)→S0的正常荧光的振动结构。  相似文献   
79.
通过一步法完成SiC量子点的合成和表面改性,并对其微观结构、光学性质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量子点半径小于激子波尔半径,导致了量子限制效应现象而产生光致发光,通过对其红外光谱的分析发现碳化硅量子点表面既已耦合了巯基,因此该量子点可以作为量子点标记技术中又一种新型的标记材料,然后用SiC量子水相溶液对有、无根皮苷环境下的串珠镰刀菌进行标记并长时程荧光成像,同时让已成功标记的该菌侵染苹果植株幼苗,试验表明,根皮苷能够促进串珠镰刀菌的生长,主要表现在菌落成长的速度和数量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串珠镰刀菌生长态势随周围环境中根皮苷含量的增加而更趋旺盛,此外串珠镰刀菌对苹果幼苗侵染的动态示踪过程表明幼苗的第一感染部位为根毛区.  相似文献   
80.
叶黄素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哲  刘红云 《化学教育》2007,28(3):3-4,24
叶黄素属类胡萝卜素,近年研究发现其具有保护视觉、抗氧化、抗癌等作用。本文从叶黄素的结构、性质、来源、生理功效、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