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4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49篇 |
晶体学 | 26篇 |
力学 | 1757篇 |
综合类 | 44篇 |
数学 | 150篇 |
物理学 | 4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133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Rajappa Tadepalli Carl V. Thompson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2008,56(3):707-718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rfacial adhesion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afer bonding processes to manufacture microsystems with high yield and reliability.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test method used in such adhesion studies corresponds to the loading conditions present during processing and operation of the devices. In most applications in which wafers and die are bonded, the interface experiences a combination of shear and normal loading (i.e. mixed-mode loading) with the relative magnitude of the Mode I and II components varying in different scenarios. In the current work, the toughness of Cu-Cu thermocompression bonds, which are of interest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circuits, is analyzed using a bonded chevron specimen with layers of different thickness that allow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facial loading with variable mode mixity. The phase angle (a function of the degree of mode mixity at the interface) is varied from 0° to 24° by changing the layer thickness ratio from 1 to 0.48. The Cu-Cu bond toughness increases from 2.68 to 10.1 J/m2, as the loading is changed from Mode I (pure tension) to a loading with a phase angle of 24°. The energy of plastic dissipatio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ode mixity, resulting in the enhanced interface toughness. The Mode I toughness of Cu-Cu bonds is minimally affected by plasticity, and therefore, provides the closest estimate of the interfacial work of fracture under the bonding conditions employed. 相似文献
962.
岩石隧道围岩变形时空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岩石隧道围岩变形具有时空效应特征。根据围岩变形速率,岩石隧道围岩变形一般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急剧变形阶段、稳定变形阶段和流变阶段。通过总结分析围岩变形3阶段的特点,结合中梁山隧道D-5H量测剖面的实测数据,对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空间效应集中发生在急剧变形段,空间效应段主要靠围岩自身以及初次支护克服围岩发生破坏变形,时间效应则主要体现在流变段。以华蓥山隧道等76个隧道实例为统计样本,分别对围岩变形时空效应与围岩类别和塌方事故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以上的塌方发生于急剧变形段,13%发生在稳定变形段,只有7%左右的塌方发生在流变段。其中Ⅳ类和Ⅴ类围岩在3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塌方,Ⅲ类围岩则很少在流变段发生塌方。Ⅰ类和Ⅱ类围岩则基本不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塌方。对深入了解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为隧道灾害防治、选择恰当的支护时机和支护方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63.
采用微面模型理论和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节理岩体的弹塑性损伤耦合微面模型. 在节理岩体的微
面上,将岩体视为由节理面与岩石组成的二元介质,以节理连通率作为岩体沿该方向的面积
损伤变量,考虑微面法向拉应力和压应力下的不同塑性变形和损伤耦合作用机制,基于塑性
理论建立了节理岩体的微面塑性损伤增量本构关系. 采用微面物理量与宏观物理量的几何约
束模型,根据微面方向积分导出了节理岩体的宏观弹塑性增量本构关系. 编制了节理岩体微
面模型的MARC有限元子程序,对节理岩体的单轴拉伸、压缩试验和泥浆压力作用下的井壁稳
定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揭示载荷作用下节理岩体
的各向异性非弹性变形和次生节理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64.
冲击下两种正交异性材料界面上的扩展裂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正交异性体反平面问题波动方程的函数不变解。基于这个解,文中导出了具有任意自相似指数的正交异性体反平面弹性动力学问题的一般解。变量t的任意连续函数在任意闭域中都可以用t0ln的多项式来一致地逼近。利用复变函数理论,我们将不同正交异性材料界面上受t0ln型及1(l)型载荷作用的扩展裂纹问题化为解析函数论中的Keldysh-Sedov混合问题。并给出了这类问题的闭合解。 相似文献
965.
晶界结构及其对力学性质的影响(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3 晶界结构对力学性质的影响 晶界是固体材料中的一种面缺陷.由于晶界和位错以及其他缺陷和杂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66.
一种新的准谐调有限元列式方法及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奇异场具有的局部性质,改进了等参元的位移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准谐调元列式方法,可用于解决工程中各种奇异分布问题,尤其是脆性断裂问题,构造了奇异准谐调元sQCE,从各特种角度分析了单元特性,并对多种算例进行了计算,比较。 相似文献
967.
塑性动态断裂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韧性材料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动态断裂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包括高塑性应变速率下,塑性区裂纹扩展过程和扩展速度的测试;塑性动态断裂韧性CTOD,及其在不同裂纹扩展速度下变化规律的测试。同时,对不同裂纹扩展速度的试件断口进行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968.
本文总结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关于煤矿中突出问题的研究。首先,指出了易发生突出的材料的一个主要力学特征,是材料参数在破坏后效区快速下降。接着,将简化弹塑性理论(或称初等理论)应用于研究突出,揭示了突出的某些基本机理。还详细讨论了临近巷道存在坍塌及考虑煤层内部剪应力时对突出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把坍塌形成当作突出处理以及把煤层顶底板岩石当作弹性体考虑的结果。将理论结果与现场现象进行了对比,并对预报及防止突出的方法用力学观点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969.
功能梯度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众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断裂问题是固体力学与材料科学共同关注的课题. 目前,功能梯度材料断裂力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实验研究相对较少,其中的大部分实验工作只关注功能梯度材料的宏观断裂性能,而缺乏对其微观断裂机理的研究.本文对近10年来功能梯度材料断裂行为的实验研究的进展予以介绍和评述.首先介绍了可应用于功能梯度材料断裂行为研究的实验方法,然后介绍了相关实验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最后分析了实验工作的不足之处,从实验研究角度提出了下一阶段功能梯度材料断裂行为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70.
采用修正的剪滞理论建立了岩石、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的I-II复合型裂缝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得到了与实验相吻合且优于传统S判据的断裂角。通过对远场应力、斜裂缝区应力以及子层位移的合理简化,得到了求解剪滞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而得到了含斜裂缝的各子层位移分布函数。引入最大应力集中因子,对I-II复合型裂缝前缘应力场进行简化;基于斜裂缝沿最大应力集中因子方向扩展,得到裂缝的断裂角。根据斜裂缝的应力分布,设置不同的子层分区,得到了更为细化的位移分布模式。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针对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的I-II复合型裂缝,建立了按应力场分区设置子层的分层剪滞模型,得到更为精确的斜裂缝断裂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