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6篇
  免费   2579篇
  国内免费   1304篇
化学   3363篇
晶体学   233篇
力学   4290篇
综合类   191篇
数学   2905篇
物理学   785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525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544篇
  2014年   764篇
  2013年   1274篇
  2012年   884篇
  2011年   999篇
  2010年   830篇
  2009年   920篇
  2008年   1012篇
  2007年   1059篇
  2006年   960篇
  2005年   844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685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407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7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介绍了Rod-pinch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Laminar模型分析了Rod-pinch二极管中的粒子运动过程及其阻抗特性。考虑背景空间离子电荷的影响,用1维Laminar方程分析Rod-pinch二极管中电子的自箍缩过程,并且利用Magic程序对其中的粒子运动进行数值模拟,求解二极管中的电压和电流,最终得出二极管的阻抗特性,在较低电压下,负极性RPD的性能明显不如正极性RPD。根据临界电流经验公式,初步验证Laminar理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2.
 该新型双间隙虚阴极振荡器的互作用区为一带孔金属薄膜隔开的两个圆柱形谐振腔;器件采用侧向提取同轴输出的方法,具有输出效率高和输出模式纯的优点;第一阳极薄膜采用了局部薄膜结构。对互作用腔进行冷腔分析,计算得到互作用腔Ⅰ和Ⅱ的品质因子分别为6 960和71.8,共振频率为2.3 GHz。当电子束电压为515 kV、电流为10 kA时,通过参数优化,模拟得到周期平均峰值功率大于570 MW、频率约2.4 GHz的微波输出,效率达到11%。模拟还发现电子束的最佳阻抗值约为51.5 W;电子束的输入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器件的输出效率保持大于10%;在一定的范围内,器件的输出效率随电子束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器件中由于电子能量沉积而引起的阳极膜的温升进行了估算,得到膜的最高温度为434 K,远低于熔点933 K。  相似文献   
983.
 采用变换矩阵为研究工具对感应叠加过程中行波的传播、透射、反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和集中参数分析一致的稳定解,给出了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细节。建立了3.5 MeV注入器脉冲功率源和感应叠加结构的电路模型,得到的感应腔压模拟波形和实验波形基本一致,结合行波分析法基本解释了腔压波形和Blumlein线输出波形之间较大差异的成因,阴极叠加电压的模拟也反映了实验中主脉冲后的反射波形。  相似文献   
984.
同轴插板式相移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同轴插板式相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对该相移器进行了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并重点研究了其结构工艺和相移控制方式。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个中心频率为4.1 GHz的相移器模型,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了实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4.0~4.2 GHz的频带范围内,该相移器可实现90°的相移量,相移量化精度为1°,相移精度为±10°,相移器插损1.5 dB。  相似文献   
985.
江凡 《物理》2007,36(4):272-279
文章主要介绍几种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实验测定方法,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二维核磁共振(2D-NMR)和低温冷冻电镜,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单分子技术在生物大分子动态结构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多,这些方法都有它们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所测定的结构及其动力学受环境热运动涨落的影响也非常不同,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在蛋白质结构的理论方法方面,介绍了一个新的折叠理论及其与现有折叠模型的关系.讨论了模拟计算在研究蛋白质构象变化和动力学方面的应用,同时强调了分子动力学和蒙特卡罗方法.指出粗粒化模型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生物学中经常遇到的多长度多时问尺度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86.
大气到海洋激光通信信道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波  朱海  陈卫标 《光学学报》2007,27(7):166-1172
详细分析了蓝绿激光穿过大气海洋信道的信道效应和物理特性,利用理论分析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完成对光信道仿真。介绍了大气海洋激光通信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及计算步骤。研究了不同厚度云层对光束投影面积的展宽,和光脉冲穿过不同深度海水后的空间分布和时域信号波形,讨论了其不同的展宽机理,并对信道的噪声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云层对光脉冲展宽作用在云层厚度500 m时达到饱和,信号能量的随机起伏随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能量分布的半峰全宽并不增加,大气海洋的综合信道效应可以用时延滤波器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987.
王刚  曾敏  黄自鹏  王秋旺 《计算物理》2007,24(3):282-286
对充满多孔介质的倾斜方腔,在其上下壁面绝热、右侧壁面维持恒温To及左侧壁面温度基于To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情况下,采用Brinkman扩展达西模型和SIMPLER算法对方腔内的自然对流与换热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方腔倾角α的范围为0°~90°,Pr数为1,Ra数为106.计算研究不同的振荡频率和方腔倾角对方腔内对流换热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振荡频率f为60π,方腔倾角为43°时,方腔内的换热最强.  相似文献   
988.
为更精确地描述真实人体呼吸道内的空气流动,明晰颗粒的运动沉积规律,本文从直接医学CT扫描得到的原始数据出发,利用图像辨识技术,重构了一个男性真人气管支气管树前三级的三维几何模型.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计算了非规则几何曲面结构内的气体流动现象,并在拉格朗日框架下跟踪颗粒的运动规律.数值计算得到了气流场的三维分布,以及颗粒的运动轨迹情况,结果表明现有基于Weibel的对称模型与真实人体的几何结构有较大的差异,而几何结构对流动影响较大;受非对称复杂结构影响,在不同截面的二次气流速度的分布规律不同;分叉后颗粒进入左右支气管的数量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89.
圆柱和直桨叶突然启动瞬态流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动网格方法的有限体积法对圆柱和直桨叶突然启动引起的二维非定常不可压粘性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得到了Re=5000和9500时圆柱突然启动后的流场随时间演化的非定常过程.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采用大涡模拟对高雷诺数下的直桨叶突然旋转启动的流场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完成启动后叶片内部瞬态流场的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990.
Numerical aperture (NA)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of optical fibers. The larger it is, the greater the amount of light input into the fiber and, hence, the greater the achievable transmission distance. In this article, analytical functions are given for numerical aperture of an angle-ended plastic optical fiber in terms of the tilt angle of its input/output face. This tilt may be intentional, as in biomedical spectroscopic sensors, or otherwise when exploiting the quick interconnectivity potential of plastic fibers. The influence of fiber curvature on its numerical aperture has also been quantified as the functions given cover both straight and curved fiber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