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85篇 |
免费 | 1460篇 |
国内免费 | 95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741篇 |
晶体学 | 52篇 |
力学 | 6085篇 |
综合类 | 174篇 |
数学 | 6743篇 |
物理学 | 33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270篇 |
2020年 | 409篇 |
2019年 | 320篇 |
2018年 | 352篇 |
2017年 | 463篇 |
2016年 | 505篇 |
2015年 | 407篇 |
2014年 | 726篇 |
2013年 | 1089篇 |
2012年 | 666篇 |
2011年 | 832篇 |
2010年 | 707篇 |
2009年 | 861篇 |
2008年 | 831篇 |
2007年 | 883篇 |
2006年 | 837篇 |
2005年 | 801篇 |
2004年 | 713篇 |
2003年 | 724篇 |
2002年 | 652篇 |
2001年 | 613篇 |
2000年 | 560篇 |
1999年 | 562篇 |
1998年 | 500篇 |
1997年 | 423篇 |
1996年 | 341篇 |
1995年 | 317篇 |
1994年 | 227篇 |
1993年 | 164篇 |
1992年 | 203篇 |
1991年 | 158篇 |
1990年 | 133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包层结构的微结构光纤(MOF),利用有限元法对其模场面积、损耗及色散系数随波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与传统的双包层MOF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种光纤不但结构新颖,而且较传统光纤有更优异的色散性能。通过合理优化,设计了几种在500nm波长范围内保持低平色散和较大模场面积的新型双包层MOF。这种光纤结构的提出对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工艺制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3.
在基于漂移-扩散模型的三维半导体器件数值模拟中,通过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离散,采用完全耦合的牛顿迭代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并使用基于代数多重网格预条件子的GMRES方法求解牛顿迭代中的线性方程组,构造一种稳健且高度可扩展的非结构四面体网格上求解半导体方程的并行算法.基于PHG平台实现该算法的并行计算程序,并对PN结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等问题进行了最大网格规模达到5亿单元、最大并行规模达到1 024进程的大规模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效率高,可扩展性好. 相似文献
94.
95.
96.
快反系统中平面反射镜的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快速控制反射镜系统(快反系统)对平面反射镜的设计要求,对快反镜的轻量化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选择比刚度大、热变形系数小的碳化硅为镜坯材料,采用背部开槽式结构减重,背部3点式支撑,对不同筋宽和镜面厚度等多种轻量化方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筋宽越大,镜体刚度越好,但筋宽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反射镜刚度的改善程度减缓;镜面越厚,镜体内应力、自重变形越大。结合反射镜设计要求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加工制备了筋宽为4 mm,镜面厚度为4 mm的碳化硅反射镜,镜体轻量化率达55%。实测反射镜的面形精度,其RMS值不超过λ/30,与分析结果相符,满足系统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7.
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求解瞬态辐射传输方程模拟短脉冲激光在半透明介质中的传输.针对散射占优性半透明介质内辐射传输求解效率较差的问题,采用扩散综合加速迭代算法,提高计算效率,缩短计算时间.结果表明:采用精确解析式描述脉冲激光散射源项的求解策略可以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精确地模拟快速变化的波前,不会产生数值扩散和数值振荡.此外,扩散综合迭代算法的计算时间仅为源项迭代的50%~60%. 相似文献
98.
99.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光的干涉这一物理现象.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光学实验以其高精度、高复杂度使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学生往往花费了较大精力去调节仪器,最终却得不到满意的实验数据,甚至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文中不但模拟了实验现象,还验证了实验的理论公式,使得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同时,对理论公式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最终起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