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化学   557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23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6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钱和韩婵  刘利兵 《化学进展》2009,21(11):2424-2434
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是指由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类食品添加剂。本文探讨了食品中化学添加剂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指出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天然物质群的一种补充与完善,概述了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一般性质和功能,介绍了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美国、欧盟和中国对食品添加剂进入市场前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以及美国、欧盟和中国在化学添加剂投入使用后实施监督管理的机构、法律依据、质量标准等,总结了影响食品中化学添加剂安全风险控制的主要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从政府、企业、科研三方面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和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2.
手性流动相添加法拆分酮康唑外消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  葛文娜  吴淑燕  许茜  王敏  殷雪琰 《色谱》2009,27(2):240-243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利用在流动相中加入手性选择剂的方法实现酮康唑对映体的拆分。研究了手性选择剂的种类及浓度、流动相pH值、甲醇比例和柱温等因素对酮康唑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磺丁基-β-环糊精可以使酮康唑对映体完全分离,最后选择的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体积比为60∶40,含0.02%三乙胺和1.0 mmol/L磺丁基-β-环糊精,用稀磷酸调节pH值到3.00)。酮康唑对映体在6 min内得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2.05。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对酮康唑对映体的拆分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应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等研究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咳特灵(KTL)复合添加剂抑制锌在KOH(3mol/L)溶液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与单一添加剂相比,DTAB-KTL复合添加剂缓蚀效果更好.由于二者的协同效应,使KTL更容易吸附在锌电极DTAB表面,提高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24.
1-乙基-3-辛基咪唑二乙基膦酸盐离子液摩擦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合成了1-乙基-3-辛基咪唑二乙基膦酸盐离子液体,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谱仪表征了其结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黏度、倾点和密度;在四球试验机和SRV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其作为润滑剂对钢/钢体系的润滑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钢块磨损表面形貌及化学状态.结果表明:1-乙基-3-辛基咪唑二乙基膦酸盐离子液体低温流动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较好;作为润滑剂对钢/钢摩擦副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XPS结果显示该离子液体在钢磨损表面形成了含Fe2O3和有机金属复合物等的边界润滑膜,有效地提高了摩擦副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25.
车辆手动变速箱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手动变速箱油(MTF)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手动变速箱的工作特点,研制了手动变速箱油,通过SRV-IV往复摩擦试验机比较了市售的国外品牌手动变速箱油的摩擦性能,并利用三维非接触表面轮廓仪观察了磨斑表面的磨痕变化.结果表明:研制的手动变速箱油在保持物理化学特性的基础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摩擦学性能优于进口手动变速箱油;同时发现MTF比GL-4更适合用于手动变速箱的润滑.  相似文献   
126.
低地球轨道环境中原子氧对空间润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硅油(CPSO)、全氟聚醚油(Fomblin Z25)和硅碳氢油(SiCH)3种典型的空间用润滑油,进行地面模拟原子氧暴露试验,考察了原子氧对这3种润滑油的质量、外观、分子量以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氧辐照会导致润滑油质量损失、产生固体不溶物并导致润滑油分子量增大和分子量分布变宽。同时摩擦试验发现,原子氧辐照后润滑油的摩擦系数变得不稳定,有突然增大的现象.3种润滑油原子氧暴露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Fomblin Z25较容易受原子氧影响,CPSO次之,SiCH油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27.
在分析内燃机缸套和活塞环摩擦副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内燃机频繁出现的缸套和活塞环摩擦副擦伤现象,研制出了2种内燃机磨合油,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其磨合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合表面进行了形貌观察,并通过热分析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和热氧化安定性,结果表明,在物理化学指标符合内燃机油的前提条件下,所研制的2种磨合油的承载和抗磨能力较高,经其磨合后的缸套-活塞环表面光滑,磨合效果良好,两种磨合油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安定性亦较坑,是潜在的优良的内燃机磨合油。  相似文献   
128.
有机硅建筑材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有机硅在建材工业中作为涂料、助剂、密封胶和防粘剂及防水剂的组成、种类、发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9.
油脂中九种抗氧化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油脂中9种酚类抗氧化剂的色谱保留行为,以甲醇-水-乙酸体系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可在30min内将九种物质完全分离并定量测定。测定的线性范围1 ̄200mg/l(r=0.9985 ̄0.9997),检测限为2mg/kg,回收率为82.4% ̄98.7%,RSD为1.01% ̄4.74%。  相似文献   
130.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Silver Flake Lubrica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e is a thin layer of organic lubricant on commercial silver flake surfaces. This lubricant layer is a fatty acid salt formed between a fatty acid and silver flake surfaces. Thermal decomposition behavior of the silver flake lubricant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heat flow and mass loss of a silver flake are studi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thermogravimetry (TG), respectively. The silver flake is also oven heated to different isothermal temperatures (150,190, 250 and 300°C) for one h. Then chemical nature of the lubricant of the heated silver flake sample are studied using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er spectroscopy (DRIFTS). Based on the results, a mechanism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silver flake lubricant is proposed. It is found that decomposition of the lubricant - the fatty acid salt -includes the release of the fatty acid, formation of short chain acids by decomposition of hydrocarbon moiety of the fatty acid, and formation of alcohols through decarbonation of the short chain acid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